2021 – 05 – 13 QT 出埃及記 16:11~20

出埃及記 16:11~20
16:11 耶和華曉諭摩西說:
16:12 「我已經聽見以色列人的怨言。你告訴他們說:『到黃昏的時候,你們要吃肉,早晨必有食物得飽,你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
16:13 到了晚上,有鵪鶉飛來,遮滿了營;早晨在營四圍的地上有露水。
16:14 露水上升之後,不料,野地面上有如白霜的小圓物。
16:15 以色列人看見,不知道是甚麼,就彼此對問說:「這是甚麼呢?」摩西對他們說:「這就是耶和華給你們吃的食物。
16:16 耶和華所吩咐的是這樣:你們要按著各人的飯量,為帳棚裏的人,按著人數收起來,各拿一俄梅珥。」
16:17 以色列人就這樣行;有多收的,有少收的。
16:18 及至用俄梅珥量一量,多收的也沒有餘,少收的也沒有缺;各人按著自己的飯量收取。
16:19 摩西對他們說:「所收的,不許甚麼人留到早晨。」
16:20 然而他們不聽摩西的話,內中有留到早晨的,就生蟲變臭了;摩西便向他們發怒。

 

 

1. 經文誦讀

 

2. 今天默想經文
出 16:15 以色列人看見,不知道是甚麼,就彼此對問說:這是甚麼呢?摩西對他們說:這就是耶和華給你們吃的食物。
16:20 然而他們不聽摩西的話,內中有留到早晨的,就生蟲變臭了;摩西便向他們發怒。

 

3. 分享默想經文
(1)v11~20以色列人抱怨沒有食物,卻不是用信心祈求,但是神也應允他們,降下鵪鶉與嗎哪。鵪鶉的部分只用1節來記載,整個故事以嗎哪為重點。而安息日的規定,卻又花了9節的篇幅。顯見上主不僅讓以色列民吃飽,更重要的是教導他們有關安息日的真理。鵪鶉是歐洲和西亞常見的候鳥,外型似鷓鴣。秋天常成群自北向南越過西奈半島及紅海移棲至北非,到春天又循原路線向北移棲,兩次都經過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路線,也正是這次以色列人來到的地方。雖然鵪鶉移棲本身並不是神蹟,但是群鳥適時出現在以色列營地,則肯定出自耶和華的作為。

然而,嗎哪則純粹是神蹟。以色列人按照摩西的吩咐,清早太陽出來之前,在營外地上找到白色細小鱗片狀的東西,摩西說:「這就是神給你們的食物。」他們問:「這是甚麼?」(mâ hû’,15節)這反而成為它的名稱「嗎哪」(mān,31節)(參賴建國牧師)另外《舊約聖經背景註釋》──嗎哪最常被學者認為是吸食檉柳樹汁之小蚜蟲的分泌物。這種分泌物硬化掉下來之後,可以收集為甜味劑。…,此外,亦有學者認為這是漢瑪達(hammada)所產的甜汁,漢瑪達是西乃半島南部常見的植物。無論如何,基於自然現象的解釋似乎全都遠不及聖經的描寫。其種籽用來與嗎哪外貌相比的植物,大部分譯本都作芫荽。但芫荽在沙漠極少出現,這字較有可能是泛指有白色種籽的沙漠植物。

(2)v16~20嗎哪的拾取有特別的規定,這是因為神創造嗎哪供應以色列人食用,除了當作食物,也有屬靈的意義。v18「俄梅珥(Omer)的原意是一捆(麥子),後來用作計算嗎哪、麥子、油料的單位,約為2公升。「多收的也沒有餘,少收的也沒有缺」,這是另一個神蹟,表示神知道每一個人的需要,我們只要憑信心依靠神的供應,必不至於出差錯。v19~20嗎哪的特色,除了安息日前一天拾取的可以留到安息日使用以外,平時是不能留到隔天的,必須當天用完。結果百姓不聽摩西的話,內中有留到早晨的,就生蟲變臭了;摩西便向他們發怒。其實上帝的供應除了為要賜給百姓食物得以存活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試驗他們的內心,到底肯不肯聽話。上帝在整本聖經不斷重覆教導我們的功課是,要看重屬靈的食物(神的話語),超過看重肉身的食物。

 

4. 今天的回應
最近台灣防疫爆發新一波的危機,指揮中心坦言已經出現本土社區傳播,宣布防疫升級到第二級警戒,規定停辦室內100以上,室外500人以上之集會活動。雖然還是造成不小的恐慌,但其實比起世界其他國家的情況,台灣至少晚了將近一年以上的時間才開始面對社區感染,而且還只是開始。我們相信神憐憫台灣,並不是台灣有什麼特別,而是神保留了更多的憐憫與恩典,等候我們悔改回轉,並且預備好自己。生命不在乎長短,早死晚死,終必要死,死是世人的結局,但是更死更加可怕的,是我們到底有沒有預備好面對死亡,或是說「預備見主的面?」基督徒不應該恐慌與抱怨,反而應該比世人更有信心。因為我們活著的每一天,已經都是恩典,都是憐憫,只是我們利用每一天的生命投資在什麼地方?求主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