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 03 – 14 QT 哥林多後書 7:8~16

哥林多後書 7:8~16
7:8 我先前寫信叫你們憂愁,我後來雖然懊悔,如今卻不懊悔;因我知道,那信叫你們憂愁不過是暫時的。
7:9 如今我歡喜,不是因你們憂愁,是因你們從憂愁中生出懊悔來。你們依著 神的意思憂愁,凡事就不至於因我們受虧損了。
7:10 因為依著 神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以致得救;但世俗的憂愁是叫人死。
7:11 你看,你們依著 神的意思憂愁,從此就生出何等的殷勤、自訴、自恨、恐懼、想念、熱心、責罰(或譯:自責)。在這一切事上,你們都表明自己是潔淨的。
7:12 我雖然從前寫信給你們,卻不是為那虧負人的,也不是為那受人虧負的,乃要在 神面前把你們顧念我們的熱心表明出來。
7:13 故此,我們得了安慰。並且在安慰之中,因你們眾人使提多心裏暢快歡喜,我們就更加歡喜了。
7:14 我若對提多誇獎了你們甚麼,也覺得沒有慚愧;因我對提多誇獎你們的話成了真的,正如我對你們所說的話也都是真的。
7:15 並且提多想起你們眾人的順服,是怎樣恐懼戰兢地接待他,他愛你們的心腸就越發熱了。
7:16 我如今歡喜,能在凡事上為你們放心。

 

 

1. 經文誦讀

 

2. 今天默想經文
林後 7:9 如今我歡喜,不是因你們憂愁,是因你們從憂愁中生出懊悔來。你們依著 神的意思憂愁,凡事就不至於因我們受虧損了。
7:10 因為依著 神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以致得救;但世俗的憂愁是叫人死。

 

3. 分享默想經文
經文背景:(活潑的生命)保羅透過提多送到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寫著責備他們的內容,保羅雖然為了使他們憂愁而感到懊悔,但那封信不是要定罪他們,乃是出於愛的責備,以帶來關係的轉變與恢復。哥林多教會雖因保羅的責備而難過,卻帶來進到救恩中的悔改。按照神的意思憂愁,能讓人以神話語的標準省察自己;同時藉著這個過程明白並為自己的過錯悔改,分辨應當調整與恢復的關係,經歷更熱心做主工的改變與成熟。

(1)我們以前都以為一切的憂慮是不好的情緒,但保羅在這裏,卻將憂愁分為「依著神的意思憂愁」(v9),與「世俗的憂愁」(v10)這二種。神會憂愁嗎?以賽亞書53:3,講到對彌賽亞耶穌的預言:「他被藐視,被人厭棄;多受痛苦,常經憂患。他被藐視,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樣;我們也不尊重他。」耶穌常被稱為「憂患之子」就是從賽53:3來的。所以這樣看來,「憂愁」也是神創造許多的情緒之一種,但就像「生氣」一樣,可以是健康的情緒,也可以是有害的情緒。健康的情緒,就是「依神的意思」,依神的意思生氣,就是「義怒」,是合宜的、健康的,依神的意思憂愁,也是一樣。但依世俗、老我的意思憂愁、生氣,都是有害的,帶出有害的結果,特別是今天憂鬱症盛行,就是因錯誤情緒造成生病的情形,嚴重的還會導致自殺或是「慢性自殺」的嚴重後果。

依神的意思憂愁,就是「以基督的心為心」,有從神而來的思想、眼光、反應、情緒,最後帶出生命悔改的美好結果。v10「因為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以致得救;但世俗的憂愁是叫人死。」如果我們的憂愁的源頭是「依神的意思」,就能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以致於得救」。相反的若依世俗的意思憂愁,就會「叫人死」。聖靈住在我們心裏,當我們默想神的話語,以及聖靈經常會感動我們,我們就越來越能「心意更新而變化」。以前活在老我舊人裏面錯誤的思想、情緒、反應,漸漸被神的思想、情緒、性情給取代。當我們遇到每一件事情,我們過去的思想、情緒與反應都是負面的,錯誤的,會帶來錯誤甚至毀滅性的結果,到最後傷人不利己,又經常導致犯罪。但是當我們越來越能「讀經明白天父的旨意,又能不消滅聖靈的感動,不叫聖靈擔憂,進而體貼聖靈的心意,順服聖靈的帶領」,我們就能慢慢學會「以神的心為心」,依神的意思生氣、憂愁、喜樂、平安…,甚至v11生出「殷勤、自訴、自恨、恐懼、想念、熱心、責罰」的反應,而導致悔改。一個人不肯默想神的話語,又不能體貼聖靈,那麼一定是從老我產生錯誤的反應,「依世俗憂愁、生氣」,進而導致犯罪或毀滅。所以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平時天天默想神的話語充滿我們的心,明白神的旨意為何,又要天天透過體貼聖靈與神親密同行,漸漸體會「以神的心為心」,就越能產生出正確的思想、情緒、反應,導致悔改與生命更新的結果。

(2)感謝主,當保羅透過提多得知哥林多教會的人因保羅愛的責備而悔改的時候,保羅暫時的憂愁就轉為極大的喜樂。哥林多教會因為看了保羅責備的書信而產生了暫時的憂愁,但是他們作出了正確的決定,就是願意悔改,以致於憂愁生出「不後悔的懊悔」,以致於得救。到最後這些短暫的憂愁也都要離去,取代為極大的喜樂與生命的果子。我們若用二個人的例子更能解釋這事,一個是賣主的猶大,一個是不認主的彼得。賣主與不認主,一般人誤以為賣主比較嚴重,事實上都一樣嚴重,一個出賣,一個因為怕死否認關係,二個都是背叛,也都是棄絕耶穌。但是為什麼猶大沈淪,而彼得卻是得救了呢?要了解猶大在自殺前,也曾經後悔過。馬太福音27章3~4節:「賣耶穌的猶大看見耶穌已經定了罪,就後悔,把那三十塊錢拿回來給祭司長和長老,說:『我賣了無辜之人的血是有罪了。』」這裏描述了猶大感到「後悔」,甚至也「承認自己犯罪」了,但是猶大並沒有「悔改」,因為他選擇「出去吊死」了。而彼得,也一樣懊悔,也一樣知錯,但是彼得最後選擇了回頭親近神,跟隨神。所以不要誤以為猶大賣主的罪比彼得還要重,這是錯誤的結論,猶大最大的罪,是他不肯回頭向主悔改,重新開始,卻選擇走自己的道路,選擇死亡,這才是猶大真正的罪惡。

今天許多人誤以為我們認罪、悔改,就是隨便說向神說一聲,我錯了,就結束了。其實很多人是無效的悔改,或是根本沒有悔改,雖然我們也像猶大一樣:「後悔了,認罪了」,但是我們卻沒有回頭,還是繼續走「自己沈淪的道路」。真正的悔改,不是發洩被魔鬼控告的情緒,覺得自己很爛、很糟、然後自暴自棄,或是退縮逃避、自卑自憐,這全都不是悔改,甚至全都是「有害的情緒」,「依世俗的意思憂愁」。正確的悔改,一定會導致「儘快倚靠耶穌的寶血回到天父的寶座前」,「不要一直定睛在自己的失敗與糟糕身上卻自卑自憐」,「只要定睛在神的話語、憐憫、恩典上而接受神的愛與接納」,「記取失敗教訓,悔改,回頭走神的道路」。依神的意思憂愁,使我們在短暫的難過之後,儘快投入天父的懷抱,也盡快恢復與神同行跟隨神的道路,以致於不斷得救。而不是活在魔鬼的控告,自卑自憐,然後依然故我繼續在錯誤的惡性循環中以致於死亡。

 

4. 今天的回應
感謝主,今天的QT提醒我很多,我過去實在浪費太多的時間在「依世俗憂愁」上,而導致「無效的悔改」以致於活在虛偽與自我中心裏面。今天更加明白「依神的意思憂愁」,就是要明白神的心、神的意思,有神的情緒,神的反應。神不是因為我犯罪而一腳把我踢開,反而是希望我趕快到祂面前尋求饒恕與安慰,然後離開犯罪的原因,可以重新與神同行繼續走前面的道路。憂愁不是重點,重點是「和好」;重點不是「我有多爛」,而是「神有多好」!我過去浪費太多時間在「憂愁」,卻不知道要趕快與神與人和好,這也是無知。感謝主,記取猶大與彼得的教訓,不怕犯罪,就怕不愛神,不找神,只顧自己,堅持走自我中心的老路,這才是更大的罪。為自己也為屬靈家人禱告,讓我們任何時候都不怕來找神,要因為愛神,緊緊黏住神,這才是生命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