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 15:1~11
15:1 有幾個人從猶太下來,教訓弟兄們說:「你們若不按摩西的規條受割禮,不能得救。」
15:2 保羅、巴拿巴與他們大大地紛爭辯論;眾門徒就定規,叫保羅、巴拿巴和本會中幾個人,為所辯論的,上耶路撒冷去見使徒和長老。
15:3 於是教會送他們起行。他們經過腓尼基、撒瑪利亞,隨處傳說外邦人歸主的事,叫眾弟兄都甚歡喜。
15:4 到了耶路撒冷,教會和使徒並長老都接待他們,他們就述說 神同他們所行的一切事。
15:5 惟有幾個信徒,是法利賽教門的人,起來說:「必須給外邦人行割禮,吩咐他們遵守摩西的律法。」
15:6 使徒和長老聚會商議這事;
15:7 辯論已經多了,彼得就起來,說:「諸位弟兄,你們知道 神早已在你們中間揀選了我,叫外邦人從我口中得聽福音之道,而且相信。
15:8 知道人心的 神也為他們作了見證,賜聖靈給他們,正如給我們一樣;
15:9 又藉著信潔淨了他們的心,並不分他們我們。
15:10 現在為甚麼試探 神,要把我們祖宗和我們所不能負的軛放在門徒的頸項上呢?
15:11 我們得救乃是因主耶穌的恩,和他們一樣,這是我們所信的。」

 

 

1.  經文3遍

 

2. 今天默想經文
徒 15:9 又藉著信潔淨了他們的心,並不分他們我們。
15:10 現在為甚麼試探 神,要把我們祖宗和我們所不能負的軛放在門徒的頸項上呢?
15:11 我們得救乃是因主耶穌的恩,和他們一樣,這是我們所信的。

 

3. 默想分享
(1)v1「有幾個人從猶太下來,教訓弟兄們說:你們若不按摩西的規條受割禮,不能得救。」按解經資料,這「幾個人」應該是從耶路撒冷來的,近10年剛信主的「法利賽教派的猶太人」。因為10年前使徒們早就在撒瑪利亞普遍展開福音行動,甚至彼得也在聖靈的啟示下帶領了外邦人「哥尼流」一家人信主,也早就建立了以外邦人為主的「安提阿教會」。先前都沒有遇見「外邦人需要先受割禮」的爭議,沒想到10年後出現一群「為律法大發熱心的猶太人基督徒」在傳統框架中信仰神,因為看不慣不受框架約束的外邦人基督徒而辯論。對於信主的外邦人而言,這群猶太基督徒簡直是「來亂的」,憑什麼叫外邦人必須先受割禮成為猶太人,才能信主成為基督徒?這與使徒、保羅傳的福音相違背,甚至已經成了「異端」了,保羅的加拉太書主要就是在解決這件事情寫下來的。空有「宗教的熱心」,卻無真理的啟示,人的熱心反倒變成是在「逼迫福音」,而不是傳揚福音。

v2~4為了教會的合一與「辨明真理」,保羅與巴拿巴必須上耶路撒冷一趟與「使徒和長老們」澄清。值得注意的是,當時候信仰是從耶路撒冷,由12使徒為主傳揚開來的,所以耶路撒冷教會一向以「正統」自居。加上猶太人一向對外邦人並不友好,加上民族性的優越感與封閉,經常與外邦人的教會有所衝突,特別在「守日、飲食…」等次要問題上堅持己見辯論多年。結果耶路撒冷教會因為封閉與驕傲,隨著以色列亡國之後就逐漸消失在世界舞台,反而是安提阿為代表的外邦人教會接下了福音的棒子,將福音傳遍全世界。這給我們很重要的提醒,基督徒千萬不要在信主後,像以色列人一樣對不信者有「屬靈驕傲的優越感」,變成封閉自己使福音也傳不出去。也不要整天在「次要的傳統作法上」去攻擊與自己看法不同的教會,卻不願意在重要的真理上合一同行。恐怕這種教會會逐漸失去屬靈的影響力,不再能被神使用。

(2)感謝神,即使經過了許多的「辯論已經多了」(v7)大家都各自表述堅持己見,僵持不下,還好彼得站出來調解。v7~11的重點:
一、神與聖靈的見證:神為他們(外邦人)作了見證,有聖靈賜給他們,正如給我們一樣。(v8)
二、因信稱義的救恩:又藉著信心潔淨了他們的心,並不分他們我們。(v9)
三、為何試探神,在真理上擅自加上「不能負的軛」:現在為甚麼試探 神,要把我們祖宗和我們所不能負的軛放在門徒的頸項上呢?(v10)
四、得救是白白的恩典,因信稱義就能得著:我們得救乃是因主耶穌的恩,和他們一樣,這是我們所信的。(v11)

對於今天教會的問題,也有一些並不合理的地方,把不必要又難負的軛,強加在人的身上:
一、規定一定要先到教會聚會,經過小組長同意,按時參加幾週的「慕道課程」,才有資格能夠受洗,卻完全排斥有些人星期天或平時需要工作上班,無法配合教會時段的人。到教會上慕道班,並不是得救的條件,而是自設的門檻,對少數人或許適用,對大多數人都是「不必要的門檻」。

二、受洗一定要在教會安排的時段與場地,由牧師或同工來執行,是以「教會方便作業為主」,而不考量未信者方便的時間與地點。使徒行傳都是「傳福音的門徒有權柄可以在福音講解清楚的情況下當下為人施洗」,從來沒有見過需要由專業人士才能執行的情況。

三、許多教會的慕道班課程,在因信稱義之外又加上種種的律法:按時聚會、十一奉獻、小組長同意…。我遇過不少未信者因為這些條款直接拒絕信主的,其實「認罪悔改,因信稱義」就是得救的條件,至於聚會、奉獻、服事…,是生命成長過程中「甘心樂意」的擺上。如果我們在「因信稱義」之外又加上種種的「門檻」,就會攔阻本來可以得救的人躊躇不前,包括我的母親與岳父,被這些宗機的關卡卡了許久才信主的,這些「傳統的堅持」經常是在「攔阻神的工作」。對基督徒好像是「天經地義」,但卻對未信主毫不友善。

 

4. 今天的回應
今天教會要分清楚,什麼是「絕對真理」,什麼是「相對作法」。絕對真理,就像是使徒信經所強調的:「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我信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我們的主;因著聖靈成孕,從童女馬利亞所生;在本丟彼拉多手下遇難,被釘在十字架上,死了,葬了;下到陰間;第三天從死裏復活;後升天,坐在無所不能的父上帝的右邊;將來要從那裏降臨,審判活人、死人。我信聖靈;一聖基督教會,聖徒相通;罪得赦免;肉身復活;並且永生。阿們。」絕對真理,絕對遵守、誓死捍衛,不容妥協。

什麼是「相對作法」?受洗的方式、聚會的規定、小組的運作、課程的裝備…,全都不是「因信稱義」的「必要條件」,而且每個教會規定都不同,千萬不要跟「聖經真理」混為一談。我們應該降低門檻,盡量考量未信主方便為主,教會要走出宗教的舒適圈,進入未信者的舒適圈,這才是宣教的本質,才是耶穌道成肉身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