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 12:13~25
12:13 彼得敲外門,有一個使女,名叫羅大,出來探聽,
12:14 聽得是彼得的聲音,就歡喜的顧不得開門,跑進去告訴眾人說:「彼得站在門外。」
12:15 他們說:「你是瘋了!」使女極力地說:「真是他!」他們說:「必是他的天使!」
12:16 彼得不住地敲門。他們開了門,看見他,就甚驚奇。
12:17 彼得擺手,不要他們作聲,就告訴他們主怎樣領他出監;又說:「你們把這事告訴雅各和眾弟兄。」於是出去,往別處去了。
12:18 到了天亮,兵丁擾亂得很,不知道彼得往哪裏去了。
12:19 希律找他,找不著,就審問看守的人,吩咐把他們拉去殺了。後來希律離開猶太,下該撒利亞去,住在那裏。
12:20 希律惱怒推羅、西頓的人。他們那一帶地方是從王的地土得糧,因此就託了王的內侍臣伯拉斯都的情,一心來求和。
12:21 希律在所定的日子,穿上朝服,坐在位上,對他們講論一番。
12:22 百姓喊著說:「這是 神的聲音,不是人的聲音。」
12:23 希律不歸榮耀給 神,所以主的使者立刻罰他,他被蟲所咬,氣就絕了。
12:24  神的道日見興旺,越發廣傳。
12:25 巴拿巴和掃羅辦完了他們供給的事,就從耶路撒冷回來,帶著稱呼馬可的約翰同去。

 

 

1.  經文3遍

 

2. 今天默想經文
徒 12:24 神的道日見興旺,越發廣傳。

 

3. 默想分享
(1)v13~19彼得被救出來,要回到在馬可家中的教會。弟兄姊妹正迫切為彼得禱告,沒想到當彼得回來的時候,他們反而不相信。我們現在讀聖經覺得很有趣,但是想一想我們誰不是這樣?就連彼得與初代教會的信徒,都沒有預期神真的會垂聽他們的禱告,把彼得給救出來。既然不相信,為什麼要禱告?其實世人就是這樣,我們禱告,是我們這一方面的責任,也是與神關係的自然表達。我們是神的兒女,不是孤兒,所以我們是有天父在看顧、在治理、在掌權的。禱告是向神分享我們的想法、喜怒哀樂、期待、祈求…,這是一種關係上的分享溝通。禱告並不是「掌控上帝的手段」,因為神永遠都有最終主宰權。但是神要我們禱告,因為如果不禱告,原本神的計畫也可能被我們的不禱告攔阻。所以禱告是一門需要學習的功課,禱告的重點,不是「事件」的本身,而是我們與神之間的關係,是否信靠到底,是否緊密連結。如果我們的禱告是神的旨意,祂必定成就。如果不是,神也會悅納我們的分享,但祂會有更高的主權。

v17這裏的雅各是耶穌在世上肉生的弟弟雅各,後來成為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而彼得則離開往別處去了。耶路撒冷的教會後來經歷饑荒,接受長期的賙濟,甚至一直到最後,只剩下外邦人的教會在世界各地興旺發展,而以猶太人為主的教會日後萎縮到沒有了。耶路撒冷的猶太人教會一直對外邦人的福音工作都有掙扎,這讓我們看見神的心意,教會是要走出去的,是要打破傳統框架轄制的,舊皮袋若不能更新為新皮袋,就無法盛裝聖靈的新酒新作為,而要遭到淘汰。基督徒的生命要被聖靈時時更新改變,不要太快被現在的安逸環境與傳統作法捆綁才好。

(2)v20~25這個希律王和他家族中其他希律王一樣生性凶殘猜忌、好大喜功。為了推羅、西頓之地居民取糧之事不快(聖經未指何事),正要趁機教訓,可能是百姓諂媚,竟說王的聲音是神的聲音,希律暗自高興,自高為神,結果被神責罰而死。這裏我們看見世上看得見的寶座,好像是人在坐、在掌權,其實在看不見的靈界裏,上帝坐在高天的寶座,掌管世上萬有。除非我們靈眼靈眼被開啟,被聖靈啟示,否則我們就會被這個物質的世界給侷限捆綁。使我們能夠勝了這世界的,就是我們對神的信心。神要廢王、立王,神要透過環境來煉淨百姓,或是要出手拯救,都是神的智慧、主權、與旨意。我們走信心的道路,就要緊緊跟隨神,信靠神,不被環境打倒。世人與環境的好壞不是我們的神,我們要有信心的眼光能夠定睛仰望神。

 

4. 今天的回應
忠心跟隨耶穌的司提反與雅各很早就殉道了,彼得被天使救出,但最後還是殉道了。希律王這個家族出了許多的惡王,有的雖惡但仍活到晚年,v23節的希律王因迫害門徒與驕傲被神提早擊殺了。聖經對義人有的是英年早逝、為主殉道,有的卻可以安息天年;對惡人有的是馬上報、現世報,有的是要等到審判台前才要算帳…。我們跟隨神,神對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旨意與計畫,所以千萬不要「以成敗論英雄」,也不要「因作惡的心懷不平」。每個人都要緊緊跟隨神、珍惜當下,忠心活好每一天,才不會輕易軟弱跌倒,以致為主可以剛強站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