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記上 6:1~12
6:1 耶和華的約櫃在非利士人之地七個月。
6:2 非利士人將祭司和占卜的聚了來,問他們說:「我們向耶和華的約櫃應當怎樣行?請指示我們用何法將約櫃送回原處。」
6:3 他們說:「若要將以色列 神的約櫃送回去,不可空空地送去,必要給他獻賠罪的禮物,然後你們可得痊癒,並知道他的手為何不離開你們。」
6:4 非利士人說:「應當用甚麼獻為賠罪的禮物呢?」他們回答說:「當照非利士首領的數目,用五個金痔瘡,五個金老鼠,因為在你們眾人和你們首領的身上都是一樣的災。
6:5 所以當製造你們痔瘡的像和毀壞你們田地老鼠的像,並要歸榮耀給以色列的 神,或者他向你們和你們的 神,並你們的田地,把手放輕些。
6:6 你們為何硬著心像埃及人和法老一樣呢? 神在埃及人中間行奇事,埃及人豈不釋放以色列人,他們就去了嗎?
6:7 現在你們應當造一輛新車,將兩隻未曾負軛有乳的母牛套在車上,使牛犢回家去,離開母牛。
6:8 把耶和華的約櫃放在車上,將所獻賠罪的金物裝在匣子裏,放在櫃旁,將櫃送去。
6:9 你們要看看:車若直行以色列的境界到伯.示麥去,這大災就是耶和華降在我們身上的;若不然,便可以知道不是他的手擊打我們,是我們偶然遇見的。」
6:10 非利士人就這樣行:將兩隻有乳的母牛套在車上,將牛犢關在家裏,
6:11 把耶和華的約櫃和裝金老鼠並金痔瘡像的匣子都放在車上。
6:12 牛直行大道,往伯.示麥去,一面走一面叫,不偏左右。非利士的首領跟在後面,直到伯.示麥的境界。

 

 

1.  經文3遍

 

2. 今天默想經文
撒上 6:6 你們為何硬著心像埃及人和法老一樣呢? 神在埃及人中間行奇事,埃及人豈不釋放以色列人,他們就去了嗎?

 

3. 默想分享
(1)非利士人打敗以色列人奪回來的戰利品「約櫃」,本來是他們得勝的「榮耀」,如今卻成為全族人的「咒詛」。7個月(v1)之久,約櫃的存在就打敗了他們引以為傲的「偶像」、「健康」與「財富」(v5:神也攻擊他們的田地),使他們叫苦連天,想盡辦法要除去這燙手山竽。他們找來了政治領袖:「於是打發人去請非利士的眾首領來…」(5:11)以及宗教領袖:「將祭司和占卜的聚了來」(6:2),一同商議要如何把這約櫃送走。

v3「他們說:若要將以色列 神的約櫃送回去,不可空空地送去,必要給他獻賠罪的禮物。」這裏值得注意:一、神的約櫃「不可空空地送去」,使我們想到神領百姓出埃及的時候,也是讓他們「不至於空手而去」(出3:21~22);二、「賠罪的禮物」,原文又被譯為「罪」(創26:10)、或「贖愆祭」(利5:7)。這裏面都隱含有悔改的意義,雖然非利士人不信神,但是神也能夠透過聖靈的感動來引導他們。

(2)v7~12非利士人不是以色列人,不明白神的律法旨意,不知道約櫃的移動必須交由利未支派的哥轄子孫抬著(民4:15)。他們自己想出了一個自以為是的「餿主意」:
一、將兩隻未曾負軛有乳的母牛套在車上,使牛犢回家去,離開母牛。
二、造一輛新車
三、將約櫃放在車上,將所獻賠罪的金物裝在匣子裏,放在櫃旁
四、讓母牛拉著車走,因為「有乳的母牛」,是指正在乳養幼犢的母牛。母牛天性不願離開小牛,如果沒有被訓練過拉車的母牛不理會牛犢的吸引,在沒有人領路的情況下,一路拉著車走到以色列境內的「伯·示麥」(v9),便可證明是以色列的神的作為。「伯.示麥」的意思是「太陽神之家」,位於猶大境內的梭烈穀,是與非利士人交界的利未人城邑(書21:16)。

非利士人所使用的方法並不是出於神的律法,而是自以為聰明的作法,就像依照非利士人領袖的數目,分別用金子做了五個痔瘡和五個老鼠的模型(v4),以金瘡抵毒瘡,以金鼠抵老鼠,作為賠罪禮,這是古代用以驅走災禍的習俗(參民21:9)。──《串珠聖經注釋》但即便如此,神仍然憐憫接受了非利士人的方法,讓母牛順利把約櫃運往伯.示麥。但是日後當大衛要把約櫃迎回耶路撒冷時,神卻拒絕了大衛用車載的方法,擊殺了當時扶約櫃的烏撒,直到大衛悔改使用正確的方法,讓利未人來摃抬迎回。因為神看的重點不是「方法」,而是「內心」。神對無知的外邦人與明白律法的「以色列人」是有不同要求的,神多給誰的,就向誰多要,神是輕慢不得的。

 

4. 今天的回應
今天的經文我學習到神看重的不是「方法」,而是「內心的動機與態度」。當一個人不信主或是初信主的時候,神會有很多的「憐憫與恩典」,來幫助人悔改歸正。但是當人開始能夠讀聖經時,神就會要求人不但明白真理,而且要「專心跟隨主」。什麼是專心跟隨主,就是凡事求問主,聽神的聲音,遵行神的旨意。神允許非利士人用錯誤的方法來運約櫃,是出於憐憫,但這並不是神的旨意。今天很多教會或基督徒,不喜歡直接找神,而喜歡到處尋找學習「別人成功的特例、經驗、方法…」特別是那些「能夠快速成功的秘訣」,結果台灣教會幾十年來流行向全世界取經的跟風,一下子變來變去,搞得教會人仰馬翻,即使表面上有些「業績成果」,但若檢視個人的生命,卻發現許多人仍停留在嬰孩吃奶的階段。教會早已放棄了「十字架的道理」,不斷推出「新的教材與策略」,仔細觀察台灣教會,「生命真的成長了嗎?」、「在宗教上的忙碌真的有意義嗎?」神有憐憫有恩典,但是神還是希望我們回歸「真理與聖靈」,好好讀聖經,好好與神親密,成長別無他法,不要總想向別人取經,還是要直接回到神面前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