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立比書 1:12~21
1:12 弟兄們,我願意你們知道,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興旺,
1:13 以致我受的捆鎖在御營全軍和其餘的人中,已經顯明是為基督的緣故。
1:14 並且那在主裏的弟兄多半因我受的捆鎖就篤信不疑,越發放膽傳 神的道,無所懼怕。
1:15 有的傳基督是出於嫉妒紛爭,也有的是出於好意。
1:16 這一等是出於愛心,知道我是為辯明福音設立的;
1:17 那一等傳基督是出於結黨,並不誠實,意思要加增我捆鎖的苦楚。
1:18 這有何妨呢?或是假意,或是真心,無論怎樣,基督究竟被傳開了。為此,我就歡喜,並且還要歡喜;
1:19 因為我知道,這事藉著你們的祈禱和耶穌基督之靈的幫助,終必叫我得救。
1:20 照著我所切慕、所盼望的,沒有一事叫我羞愧。只要凡事放膽,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
1:21 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

 

 

 

1.  經文3遍

 

2. 今天默想經文
腓 1:18 這有何妨呢?或是假意,或是真心,無論怎樣,基督究竟被傳開了。為此,我就歡喜,並且還要歡喜。
1:20 照著我所切慕、所盼望的,沒有一事叫我羞愧。只要凡事放膽,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
1:21 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

 

3. 默想分享
(1)v12~14保羅在監獄裏面,受到捆索,不能像過去自由行走傳道,但他卻有另一種喜樂,就是他仍然可以向看守他的御營全軍和其餘的人中,來傳揚福音。其實保羅不管到那裏,總是找機會要為耶穌作見證。康來昌牧師:「兩年以來,他是帶鎖鍊的使者,那鎖鏈不能禁止福音廣傳。在公會的面前,保羅大談復活的事(徒23:1~8);在腓力斯的面前,他還是講死人復活的道理(徒24章);在亞基帕王的面前,他似乎是分訴自己的見證,其實仍是講耶穌的真實(徒26章);在大風大浪中,他還是在傳主的福音(徒27章)。」甚至看守保羅的羅馬軍兵中,多有信主的,以及來探望保羅的弟兄,也同被他的信心所激勵,叫他們的信心不退縮:「無所畏懼,越發傳講神的道。」一個人可以被捆鎖,但是神的道卻可以因為我們的信心與不害怕,反倒更加廣傳,這就是保羅一生影響的寫照。

v15~18,「有的傳基督是出於嫉妒紛爭,也有的是出於好意。」看起來在保羅被囚的時候卻有人因為「嫉妒紛爭」的緣故,一邊傳福音,卻同時一邊攻擊保羅。因為他們的動機不純正「是出於結黨,並不誠實,意思要加增我捆鎖的苦楚。」什麼樣的嫉妒紛爭我們不清楚,但今天教會或是基督徒也實在不少這樣的事情,「我傳的福音比別人多」、「我的教會比別人大」、「保羅一定是犯了什麼罪,才會被關起來」…,爭競、攻擊、結黨,使保羅在被關的時候還要多受另一種「痛苦」。但是感謝主,還有另外一種人,他們傳福音是因為被神的愛激勵,也可能是受到保羅見證的感動,而更多火熱起來傳福音。二種人都在傳福音,前者是為了「個人的野心、私慾、名聲、嫉妒、勢力…」後者是為了信心、盼望、愛心,保羅都感謝主:「這有何妨呢?或是假意,或是真心,無論怎樣,基督究竟被傳開了。為此,我就歡喜,並且還要歡喜。」(v18)當然保羅的心懷國度,無個人野心,但是神鑑察的不單是人的所行所為,更重要的是人背後的動機與態度,我們求神光照,趁早悔改才好。

(2)v19「因為我知道,這事藉著你們的祈禱和耶穌基督之靈的幫助,終必叫我得救。」這個得救並不是指死後上天堂,而是保羅仍然期待透過教會的代禱與聖靈的幫助,能夠從監獄的捆索之中被拯救,從各樣的攻擊和種種的艱難中跳脫出來。不管我們多少次靠主經歷許多恩典與見證,仍會有肉體的軟弱,仍然可以禱告求主拯救。v20「照著我所切慕、所盼望的,沒有一事叫我羞愧。只要凡事放膽,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保羅盼望沒有一件事叫他羞愧,就是他做的任何一件事,或任何臨到他身上的事,都能更激發他願意傳福音。不要因為害怕而膽怯,反而因為放膽而更加彰顯耶穌是主、神的榮耀作為在一個軟弱之人的身軀之中可以「照常顯大」。

v21「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我活著就是基督,就是「我是為基督而活,我是倚靠基督而活」,到最後我渴望「基督可以從我們裏面活出來」,這就是生命的改變,就是結出聖靈的果子,就是我們天然人的成分越來越少,而基督的成分在我裏面越來越多!「我死了就有益處」,在基督裏死了的人,不是一切都結束了,卻是另一段旅程的開始!在世上為主而活而死的人,在永恆裏必定有屬於他的獎賞與冠冕。保羅在世上多活一天就多承擔一天的福音使命,但是我們離開世上,與主同在,其實是更美好的事,脫去一切的重擔與勞苦,與主同在榮耀裏。但前題是,保羅的一生都是在為「得著永恆的獎賞冠冕作預備」,也是一直持續為「將來永恆的榮耀」而活。他是聰明的童女,忠心的管家,那麼我們呢?

 

4. 今天的回應
保羅傳福音並不是要發展自己的「勢力範圍」,不是要組織自己的人脈結黨,事實上使徒的心胸都是以「國度」為念的,不分你的我的,全都是「主的門徒」,只要能在基督裏得救與成長,我們的服事就已足夠並且滿足了。疫情期間,其實許多弟兄姊妹開始跨出「同溫層」,越來越「國度化」。雖然我們主日可能會去某一間教堂,但是慢慢開始能夠接受不同網路與教會之間的流通與分享。這時候「分辨」與「察驗」的工夫是最重要的事,這麼多的網路資訊與教導,真真假假,似是而非。如果平時沒有好好讀經與分辨的習慣,可能會踩坑。我個人的看法,台灣教會大多數的教導與運作,都是「事工導向」,或是「聚會導向」,經文變成拿來為教會事工背書,為要推動許多的聚會與事工。但其實這是偏差的,教會應該「以經解經」,強調的是「關係與生命」,與神的關係,多結果子的生命。至於事工,是生命成長之後的結果,而不是重事工卻忽略生命。在這個原則下,最好還是「自己多讀經」,這才是「第一手的資訊」,牧師或網路,可能是「偶爾一次的大餐」,但是絕對不能取代每天的自己進食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