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那個教會的?

通常我們遇到一個基督徒
「哇,你也是基督徒啊,感謝主!你是那個教會的?」

傳統教會答法:
「我是某某靈糧堂、浸信會、長老會、信義會、聚會所…。」

因為一般基督徒心裏自然認為:
我星期天在那個教會作禮拜.不管有沒有參加小組,我就「算是」那個教會的會友!

我們在家職場教會的觀念:
星期一到星期五-我早上出門上班,與職場中的基督徒一起分享神的話語並且禱告,就加入「在職場的教會」裏;如果我是學生,與學校中的老師同學聚會分享神的話語並且禱告,我又是「在學校的教會」裏;等我回到家,與家人在飯桌上或一起分享聚會,一起分享神的話語並且禱告,我又回到「家庭的教會」裏;等我上網與社群的基督徒,一起分享神的話語並且彼此代禱,我就是在「網路的教會」裏了。

到了星期六、日-如果我與社區中的基督徒一起聚會分享神的話語並且禱告,我就是加入了一個「社區中的教會」。如果我約一個朋友在麥當勞、肯德基一起聚會分享神的話語彼此代禱,我們就是在「餐廳、速食店、便利商店…中的教會」。或是我到某一個教堂中作禮拜,參加他們的小組,這時候我就是加入「在教堂中的教會」。等我晚上回到家,與家人一起,又回到了「在家庭中的教會」,或「網路上的教會」。

教會是一群人,我們在一起,就成為教會。我們一天之中,可能參加了一、二個,甚至四、五個不同教會的聚會,因為我們有不同生活族群。與群組中的基督徒同伴,隨時隨地彼此交通分享。我們可能在家庭、網路、職場中的基督徒關係,比起作禮拜的基督徒關係更加親密。我們一個星期從網路聽道的信息,可能遠超過作禮拜一週聽一次講道更充實。我們可能天天讀經分享聖經,也比一週只聽道、不分享、不默想、不回應的基督徒更符合跟隨主的定義。

今天傳統教會的基督徒滿足於一個星期一次「作禮拜」.可能外加一次「小組聚會」。但是家職場教會恢復初代教會的精神,有可能我們是「天天在家裏、殿裏、學校裏、社區裏、餐廳裏、網路裏、電話裏」與不同的人一起聚會。我們的牧者,可能是最貼近我們生活中的人,而不是星期天站講台的牧師,因為講道的人有可能不認識我,不了解我,不關心我,但是我有一群生活周遭上的同伴,能夠一起分享信仰,也能夠彼此扶持、往前、成長。

劉三牧師:「什麼是『教會』?教會不是建築物,也不是組織型態,這一點大家都知道,所以依照聖經,基督徒當然可以自由跟不同宗派的信徒聚會。你去不同教會只是跟不同信徒聚會,犯法了嗎?沒有!犯十誡了嗎?沒有!犯了領袖大忌嗎?….ㄟ…這個嘛…ㄟ…嗯…賓果!就是『得罪人』了。」

你是什麼教會?這個傳統教會的問題,是個既傳統又不恰當的問題,好像是在問你是少林的?還是武當的?還是崑崙的?還是華山的?…。然後心裏又在想,我的派跟你的派誰比較好?誰比較強?如果你的派比較差,要不要考慮換來我的派?我的派掌門強、福利多、支援多,包君滿意。教會變成了宗教幫派之間的爭競比較,問完問題然後互不來往,互不相干,只是因為我們是「不同派的」。

聖經沒有這麼多宗派,目前這些宗派是後來的人結黨分派分出來的。聖經只強調聖徒相通、彼此相愛,完成大使命,並且保羅強烈責備喜歡分門結黨的人,稱他們是屬肉體的,在基督裏是長不大的嬰孩。

你是什麼教會的?四海之內皆弟兄姊妹,走到那裏,二、三個基督徒在一起分享禱告就成為教會。教會是人,我們在一起就成為教會。星期天到那裏聚會不重要,重要的是,教會裏面到底有沒有活出基督的生命與果子?能夠生命影響生命,影響我們生活周遭的人?下次有人問你是什麼教會?你也可以回答他:「我們在一起,就成為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