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來書 6:1~12
6:1 所以,我們應當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不必再立根基,就如那懊悔死行、信靠 神、
6:2 各樣洗禮、按手之禮、死人復活,以及永遠審判各等教訓。
6:3  神若許我們,我們必如此行。
6:4 論到那些已經蒙了光照、嘗過天恩的滋味、又於聖靈有分,
6:5 並嘗過 神善道的滋味、覺悟來世權能的人,
6:6 若是離棄道理,就不能叫他們重新懊悔了。因為他們把 神的兒子重釘十字架,明明地羞辱他。
6:7 就如一塊田地,吃過屢次下的雨水,生長菜蔬,合乎耕種的人用,就從 神得福;
6:8 若長荊棘和蒺藜,必被廢棄,近於咒詛,結局就是焚燒。
6:9 親愛的弟兄們,我們雖是這樣說,卻深信你們的行為強過這些,而且近乎得救。
6:10 因為 神並非不公義,竟忘記你們所做的工和你們為他名所顯的愛心,就是先前伺候聖徒,如今還是伺候。
6:11 我們願你們各人都顯出這樣的殷勤,使你們有滿足的指望,一直到底。
6:12 並且不懈怠,總要效法那些憑信心和忍耐承受應許的人。

 

 

1.  經文3遍

 

2. 今天默想經文
來 6:1 所以,我們應當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不必再立根基,就如那懊悔死行、信靠 神
6:6 若是離棄道理,就不能叫他們重新懊悔了。因為他們把 神的兒子重釘十字架,明明地羞辱他。
6:12 並且不懈怠,總要效法那些憑信心和忍耐承受應許的人。

 

3. 默想分享
(1)希伯來書主要強調的重點,是「更美的約」:強調新約強過舊約,因為神的兒子耶穌道成肉身、為罪人死在十字架上,並且賜下聖靈與我們同在,就取代了舊約的獻祭、儀文、律法…等宗教與外表的形式,而是「活生生的神住在人的裏面」,並將一個「新的生命」賜給了本來當死的罪人。新約既是如此寶貴,我們就應當要「除舊佈新」,不再死守宗教的形式與外表,而是學習與一位活生生的神同住同行,並且接受聖靈的塑造,治死老我,活出基督。希伯來書第6章對教會提出提醒與警告:v1~2提醒基督徒不要停留在「基督道理的開端」,而是要「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v3~8警告不但要成長,而且要避開「靈命退後的危險」;v9~12則是「勉勵信徒殷勤行道」。

v1~2也可譯為「所以,我們應當離開基督道理的基礎,竭力進到成熟的地步」(和合本修訂版)。「離開」不是指離棄,而是不要停滯不前,要在原有的根基上往繼續前進,讓主帶領我們竭力前進,達到完全成熟的地步,在屬靈裡「長大成人」(5:14)。「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很清楚指出受洗信主只是「開端」,後面要「竭力追求」,則是我們當盡的本分,因為如果不竭力,我們如何能夠成長?如何得勝?我個人的理解,就是我們要從剛信主一個「初生屬靈的嬰孩」狀況脫離,追求不斷的成長,以致於屬靈生命不斷「長大成熟」,而成長的記號,就是滿有「聖靈的果子」,也就是越來越有「耶穌的性情與屬性」。可惜的是希伯來書的提醒,似乎被很多教會忽略了,今天教會看重的是「做什麼:聚會、服事、奉獻、讀經、禱告…」、與「不做什麼?」卻忽略了「用果子看見樹」,以致於許多基督徒變成了「聚會天才」,卻成了「生命嬰孩」,嚴重的表裏不一,甚至假冒偽善。當初文士與法利賽人強調的就是「宗教上的做與不做」,而耶穌卻直指人的內心如何,這就是教導我們追求的成長,不是指「知識、恩賜與能力」,而是「生命的性情與品格」。

「就如那懊悔死行、信靠神、各樣洗禮、按手之禮、死人復活,以及永遠審判各等教訓。」作者指出這六件事,部份學者認為這些都不是新約特別啟示的福音核心(林前15:1~8),只是舊約啟示的福音基礎。當時的猶太教也承認這些教義,所以有些面臨逼迫的猶太基督徒以為既可以信耶穌、又可以回到安全的猶太教。實際上,信徒即使非常熟悉這些「根基」性的道理,仍然只是吃奶的「嬰孩」(5:13),必須繼續成長,靈命才能「進到成熟的地步」。而且對這六件事,舊約聖經雖然也都有提及,內容卻和新約的啟示大不相同,所以這是對當時候的猶太人基督徒說的,要脫離舊有的宗教傳統影響,「新酒要裝在新皮袋」裏,新約基督徒要靠著聖靈的啟示,來重新學習屬靈生命的長大成熟。

(2)這段聖經經常引發基督教二派的論戰,是否「一次得救永遠得救?」還是「得救的基督徒也有失去救恩的可能」?v4~5這裏提到有一群人,他們是:一、已經蒙了光照;二、嘗過天恩的滋味;三、又於聖靈有分;四、並嘗過神善道的滋味;五、覺悟來世權能的人。這樣的一群人,竟然信主信到後來:「離棄了道理」、「把 神的兒子重釘十字架,明明地羞辱他」、「近於咒詛,結局就是焚燒。」這段經文引起正反二派的論戰,都有經文支持,也都有可能的「假說可能性」。有人甚至認為這些基督徒應該不是真正得救的,而是「掛名的基督徒」。我個人實在說,我並不清楚,因為我身邊就出現了好幾位一開始信主、受洗、聚會、服事,但是到後來就完全不信了!這到底是先前假信,後面不信?還是一開始也是真信,但是後來選擇不信了?我個人沒有答案。但引用康來昌牧師的部份解經資料:
「我認為,這些人真是得救了。因為就我們人可以看到的地方,這些人真是得救的人。但我相信神預定的計畫是不會改變的。因此,要如何解釋這段經文呢?從神這邊來看的話,每一個步驟都在神從沒有改變的計畫中。有一群人,他們在歷史中曾經被神光照,光照到願意信靠上帝,神也把聖靈給他,也嘗過天恩、神善道的滋味。神給他的恩典,很可能就是我們人看得到的得救,是十年,或十天,或十秒。可能神慢慢的收回這些恩典;可能他很快的感動,也很快的拒絕。這不是我們要談的,重點是神那邊沒有任何的改變。我們所看到的改變,原來就在神的計畫中。有些人領受了,然後又在神的計畫中,慢慢地在救恩中失落了。從永恆來講,他是沒有得救;但從人來看,這些人的確曾經在得救者的行列中。只是我們人不知道神給他的得救恩典是多久?或十年、二十年,或一輩子,也就是永遠得救了。所以,預定論的講法不必改變。只是,我們更清楚、更仔細的來說,人看不到神給這人多少得救的年限。他或許信一信就跑去當和尚了,有一天又回頭了,最後就信到底了。神給他的恩典究竟是哪些地方多一點?哪些地方少一點?哪些地方顯出來?哪些地方這些恩典降下去,是一直不結果子,有一天卻又結出果子來了。這我們都不知道。我們只能說,神的計畫在神那邊從來都沒有改變過。

所以,我喜歡說一句話,不是『一次得救,永遠得救。』而是『永遠得救,一次得救。』神在永恆中拯救了這個人,他就在人間一次的信靠主,或多次漸進地信靠主。另外,『永遠沉淪,一次沉淪。』神在永恆中如何定意?可能是一次或多次的表現出來。重要的是:我們不要去猜測神怎樣預定一個人,因為這是我們不能知道的奧秘。我們能知道的就是我們的責任是把福音傳給人,希望人悔改;我們也信神會保守我們。因此,我們希望我們在神的保守中,持守在神的善道中。每次持守的成功,我們就知道這是神的保守。

因此,是不是『一次得救,永遠得救』?救恩會不會失落?神的計畫不會改變。但是神的計畫是如何的轉變或穩定,我們不知道。這人哪一次是真的得救?這人哪一次是真的悔改?都在神的手裡。就《希伯來書》來看,有的人有所有得救的證據,如果他再離棄的話,就不能再悔改了。這道理,加爾文宗的也會同意,只是加爾文會加上一句:『他好像是得救了。』是好像嗎?如果從人來看,所有的『好像』卻又是很『模糊』的。他好像基督徒,誰又能說他真是基督徒?搞不好哪一個時候被罪所引誘了,就好不像基督徒了。誰又知道哪一個時候,情欲犯動了,驕傲暴露了,就一點也不像一個基督徒。我們人只能看到的就是一個表像。就《希伯來書》的話,他是在警告、勸勉那些想要放棄的人:『總不要離棄這道理。』」

再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沒有聽過道的人,比聽過道再拒絕的人,容易信耶穌。聽得越多的,越不想聽;下一次,想要你再聽進去,就困難一點。這種「越不聽,就越心硬」的情況,我們都瞭解。今天一個剛信主的人受了打擊,不信了,總比一個信了十年、二十年,經歷神的真實和豐富恩典,又很虔誠的人受了打擊,不信了,要他回頭還容易一點。這就是《希伯來書》講的,你嘗過的恩典越多,你對上帝的良善就產生一種免疫的能力。因此,一次也不要離開上帝。這是非常洽當的一個警告。大家不要作片面的爭執。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從人這邊來看,是開放的、會改變的;從神那邊來看,從來沒有改變。我覺得,加爾文宗的觀點是對的。加爾文宗的觀點可以解釋所有亞米念的觀點;可是,亞米念的觀點就不可以解釋所有神預定的經文。

(3)v9~12作者提到原來剛才v4~8只是提醒與警告,並非讀者實際的光景,因為從他們的行為—「你們所做的工和你們為他名所顯的愛心,就是先前伺候聖徒,如今還是伺候。」就可以看出,他們的救恩是真實的(v10)。這也不是說我們可以因自義的行為稱義,而是我們的稱義,雖然是因為「相信」,但這信心是會結出果子,就是生命的改變與成長,透過好行為表現出來的。人看外表,但是神能夠鑑察人心。

v11~12這裏提到了人的本分:「顯出這樣的殷勤,使你們有滿足的指望,一直到底。並且不懈怠,總要效法那些憑信心和忍耐承受應許的人。」這本分絕不是靠好行為稱義與得救,而是要「竭力追求」在神的真道上不斷成長,不要退後會有危險。生命成長需要人的本分:殷勤、堅持到底、不懈怠、學習信心與忍耐。為什麼成長之路會這麼辛苦?因為我們一定會遇到各樣的爭戰、試驗、試探、甚至逼迫與苦難,想要把我們拉回到不信的光景中,走自我中心與靠自己的滅亡大道。所以基督徒必須不斷「儆醒」、「竭力」,才能抵擋退後的力量,不斷長進以致於長大成熟。

 

4. 今天的回應
默想今天的經文,也回想過去信仰之路跌跌撞撞,進少退多,而這幾年的每天QT實在給我一個很大的力量,持守在神的真道上繼續前進。不像過去總是在跌倒之後要花很多時間療傷,甚至賴皮退後,每天的默想經文使我更快的調整自己面對神,該認罪要認罪、該對付要對付,該面對就要面對。其實也見了一些基督徒在信仰的路上,實在是「不進則退」,活在罪惡與無知中,卻不肯回頭的,也是心生唏噓,相信今天的經文,可以給不少人重要的提醒,或是當頭棒喝、或是勸勉鼓勵,不要灰心,繼續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