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 10:34~48
10:34 彼得就開口說:「我真看出 神是不偏待人。
10:35 原來,各國中那敬畏主、行義的人都為主所悅納。
10:36 神藉著耶穌基督(他是萬有的主)傳和平的福音,將這道賜給以色列人。
10:37 這話在約翰宣傳洗禮以後,從加利利起,傳遍了猶太。
10:38 神怎樣以聖靈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穌,這都是你們知道的。他周流四方,行善事,醫好凡被魔鬼壓制的人,因為 神與他同在。
10:39 他在猶太人之地,並耶路撒冷所行的一切事,有我們作見證。他們竟把他掛在木頭上殺了。
10:40 第三日,神叫他復活,顯現出來;
10:41 不是顯現給眾人看,乃是顯現給 神預先所揀選為他作見證的人看,就是我們這些在他從死裏復活以後和他同吃同喝的人。
10:42 他吩咐我們傳道給眾人,證明他是 神所立定的,要作審判活人、死人的主。
10:43 眾先知也為他作見證說:『凡信他的人必因他的名得蒙赦罪。』」
10:44 彼得還說這話的時候,聖靈降在一切聽道的人身上。
10:45 那些奉割禮、和彼得同來的信徒,見聖靈的恩賜也澆在外邦人身上,就都希奇;
10:46 因聽見他們說方言,稱讚 神為大。
10:47 於是彼得說:「這些人既受了聖靈,與我們一樣,誰能禁止用水給他們施洗呢?」
10:48 就吩咐奉耶穌基督的名給他們施洗。他們又請彼得住了幾天。

 

 

1.  經文3遍

 

2. 今天默想經文
徒 10:38 神怎樣以聖靈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穌,這都是你們知道的。他周流四方,行善事,醫好凡被魔鬼壓制的人,因為 神與他同在。
10:42 他吩咐我們傳道給眾人,證明他是 神所立定的,要作審判活人、死人的主。

 

3. 默想分享
(1)彼得開始向哥尼流傳講福音。整個使徒行傳,我們會一再看見許多使徒們在不同的場合,都在把握機會傳揚福音。不管是對個人、對團體,我們總是把握每一次的機會。我們過去看見彼得講道、看見司提反、腓利、未來還要看見保羅多次講道。講什麼?我們從聖經可以學習一些原則。我從信主開始,教會就教導我們用不同的福音技巧來傳講福音,例如最熱門的屬靈的四個定律、福音橋、滿福寶、三分鐘得救見證…。讀使徒行傳我們就會發現,這些使徒們傳福音,最最重要的重點,還是要講「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的核心真理:一、耶穌是誰?—是神所差來的獨生子;二、世人犯了罪—講到是我們世人的罪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三、耶穌的拯救—耶穌是為拯救我們叫罪得赦免而死、而復活;四、得救之法—講到救恩就是接受神所使用唯一的方法,就是接受耶穌成為唯一的救主,與生命的主宰。至於許多人喜歡講個人改變與信主的見證,應該放在「附屬角色」,不應該取代福音的主要內容。

彼得向哥尼流一家傳福音,帶於猶太人而言是件了不得的大事,因為他們認為沒有受割禮的外邦人是「不潔淨」的,又加上他們不守舊約律法。所以除非他們願意先受割禮,學習舊約律法,才會被猶太人所接受。這次「那些奉割禮、和彼得同來的信徒」一共有6個人,跟著彼得一起順便監視彼得看看到底在做什麼?為什麼會跑到一個不潔淨的外邦人家中傳福音?其實這群猶太人到了加拉太書也提到,他們死守律法與割禮,到各教會去傳講一定要受割禮才能得救的福音,結果保羅罵這些人是應該「被咒詛的」,因為是異端。我們看見福音的本質,就是罪人願意接受耶穌悔改得救,如果我們在這福音上又另加上一些「宗教律法」,按保羅的說法就是傳這種福音的人該被咒詛,這是很嚴重的話,因為傳錯福音會叫人不能得救,難道不嚴重嗎?

今天在許多教會中傳福音最大的攔阻,恐怕就是「一定要人進教堂聚會才能得救」這件事了。雖然我們不敢公開這樣講,但是每間教會幾乎都在這樣做。所有的教會(除了聚會所與少數教會外),幾乎都規定想要信主受洗,一定要願意穩定參加教會聚會,加入小組、先上2、3個月的慕道班,甚至要開始跑壘包課程,還有的要開始學習奉獻。這些琳瑯滿目目不瑕給的種種規定,都不是一個人信主的必要條件,而是教會為了要留人所設下的門檻。用意或許雖好,但是也攔阻了許許多多原本有機會可以信主得救的人。不是每個人都有空穩定聚會守主日上課程的,難道就不能受洗了嗎?我的岳父和母親告訴我他們不想信主的原因,就是不想上教堂,不想奉獻,結果我們告訴母親這二項都不影響得救,他便願意在家中受洗信主。奇妙的是信主後,我母親自己天天向主呼求禱告,心裏越加柔軟。上教堂、上課、聚會、奉獻…都是美好的事,但應該是信主後生命成長的「自然結果」,絕不是當成「受洗的條件」,否則絕對是異端,是攔阻人得救的「另一種福音」。使徒行傳帶人信主受洗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幾乎是任何門徒,在任何時間地點都能夠執行的服事,只要清楚傳講罪得赦免、接受耶穌,我們隨時隨地都能帶人得救受洗。今天的教會要反省自己在福音的傳揚上,是否添加了許多絆倒人的規定,以致於傳福音的竟變成了攔阻福音的呢?

(2)v44 「彼得還說這話的時候,聖靈降在一切聽道的人身上。」、v46 「因聽見他們說方言,稱讚 神為大。」這個地方在聖經中是一件很特別的地方,幾乎算是一個顛覆傳統之事,就是彼得正在講道,還沒講完,正在說話的時候,聖靈竟然等不及了,直接叫哥尼流家裏的人領受聖靈,並且用方言作為證據。不少人認為這是一次的「特例」,因為外邦人要信主對猶太人而言是件很難接受的大事,所以聖靈才用一種很激烈的方式叫猶太人相信。但是我個人在整個使徒行傳中看見,每個人信主的經歷,上帝都是一對一,都是因材施教、都是別有創意的。除了福音的本質內容不容更動,就像罪得赦免、三一真神…,這些絕對真理一定要守住,我通常會介紹人用「使徒信經」來驗證是否純正的福音或是異端。但是傳福音的方式,卻絕對是要有彈性的。到底是點水禮或浸水禮,到底是牧師才能受洗?還是當下傳福音的門徒就能執行洗禮?到底先被聖靈充滿還是先受洗?到底有沒有方言?…,像這些事,我認為都是聖靈的主權,都可以彈性處理,因為不涉及絕對真理,聖靈因材施教,我們不能限制太多。今天最怕教會的就是我們在方式、作法上斤斤計較,不惜自立教派,卻在福音真理上灌水稀釋,偏離真道,這就本末倒置了。

 

4. 今天的回應
初代教會聖靈工作的場所,不是限制在猶太人的聖殿或會堂裏面,而是在一般人生活的各種場合。埃提阿伯的太監,神就使用腓利在車上傳福音,在路旁受洗了;彼得公開講道,是戶外佈道,就地受洗;哥尼流全家是在家中信主,家中受洗。使徒行傳傳福音與受洗,並不會考慮將來要到那個教會聚會,由某某監督牧者施洗。這樣的好處:
一、福音不能等人:如果規定一個人信主,必須先上完整的8堂教會課程,將來等機會在教堂受洗,是否攔阻一個人得救的機會?我就曾遇過有人想了解福音,結果還沒約到時間談話就車禍過世了。我們設下種種門檻,到底是在傳福音,還是攔阻福音?事實上完整可以叫人得救的福音,不需要8堂課,當下一堂課就可以解決了;

二、許多人對陌生人不熟,對教會不熟,但是對身邊的人比較熟悉,比較放心。我們向家人同事朋友傳福音,可以透過生活與日常,反而容易約到人,引起對方的興趣;如果一定要轉介到教會,往往流失許多機會,這也是我們協會能夠帶領200多人受洗的緣故,其中大多數人反應他們一開始只能接受家中或職場中信主的方式,而不考慮到一個不熟悉的教堂聽福音的。連初代教會「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去」到未信主生活的家庭或生活圈,包括耶穌與所有的門徒傳福音都是如此,今天我們卻強迫未信者離開他們的「舒適圈」才能聽到福音,不是強人所難?

三、初代教會傳福音,只要把完整的福音講清楚,對方願意接受,都是由傳福音的人當下可以為對方施洗,沒有一次需要請對方到另一個地方一定要接受牧者才能施洗的。傳福音為人施洗,是耶穌給「門徒的大使命」,而不是給神職人員的特權,所有跟隨主的門徒,都有這樣的「權柄」。今天教會把「福音」與「聚會」綁在一起,是出於人的私心,卻非神的旨意,這當中造成的福音的攔阻,比想像中的還要影響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