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 8:26~40
8:26 有主的一個使者對腓利說:「起來!向南走,往那從耶路撒冷下迦薩的路上去。」那路是曠野。
8:27 腓利就起身去了,不料,有一個埃提阿伯(就是古實,見以賽亞十八章一節)人,是個有大權的太監,在埃提阿伯女王甘大基的手下總管銀庫,他上耶路撒冷禮拜去了。
8:28 現在回來,在車上坐著,念先知以賽亞的書。
8:29 聖靈對腓利說:「你去!貼近那車走。」
8:30 腓利就跑到太監那裏,聽見他念先知以賽亞的書,便問他說:「你所念的,你明白嗎?」
8:31 他說:「沒有人指教我,怎能明白呢?」於是請腓利上車,與他同坐。
8:32 他所念的那段經,說:他像羊被牽到宰殺之地,又像羊羔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他也是這樣不開口。
8:33 他卑微的時候,人不按公義審判他(原文是他的審判被奪去);誰能述說他的世代?因為他的生命從地上奪去。
8:34 太監對腓利說:「請問,先知說這話是指著誰?是指著自己呢?是指著別人呢?」
8:35 腓利就開口從這經上起,對他傳講耶穌。
8:36 二人正往前走,到了有水的地方,太監說:「看哪,這裏有水,我受洗有甚麼妨礙呢?」(有古卷加:
8:37 腓利說:「你若是一心相信,就可以。」他回答說:「我信耶穌基督是 神的兒子。」)
8:38 於是吩咐車站住,腓利和太監二人同下水裏去,腓利就給他施洗。
8:39 從水裏上來,主的靈把腓利提了去,太監也不再見他了,就歡歡喜喜地走路。
8:40 後來有人在亞鎖都遇見腓利;他走遍那地方,在各城宣傳福音,直到該撒利亞。

 

 

1.  經文3遍

 

2. 今天默想經文
徒 8:35 腓利就開口從這經上起,對他傳講耶穌。
8:36 二人正往前走,到了有水的地方,太監說:「看哪,這裏有水,我受洗有甚麼妨礙呢?」
8:38 於是吩咐車站住,腓利和太監二人同下水裏去,腓利就給他施洗。

 

3. 默想分享
(1)今天的故事,在聖經中實在也是獨一無二非常特別的經歷,就是看見整個過程都是聖靈在策畫導演、運籌維幄、指揮調度的 。之前腓利在撒瑪利亞,聖靈使用的方式是「群體佈道」,而在今天的經文裏,聖靈引導的就是「個人佈道」的典範了。我們相信上帝能夠透過各樣的管道方式引人歸主,但我更相信上帝是最偉大的導演、編劇、掌權治理者。如果今天我們能夠更多放下主權、框架、個人的限制,能夠更多謙卑的禱告與聆聽,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夠看見更多是上帝的手才能成就的榮耀工作,而不是更多人意限制了上帝的作為。

v27 「埃提阿伯」有人說是衣索比亞、也有人說是埃及境內靠非洲的地方,或有人說是蘇丹。一般太監在聖經中通常是被輕看低看的人,但是這位太監又是掌管大權總管銀庫的官,看起來是相當重要的大官。女王「干大基」,不是女王的名字,而是「稱號」。解經資料看法,這位太監「上耶路撒冷禮拜」(v27),可能他是個敬畏神的人,可能已經歸化了猶太教,所以不遠千里來到耶路撒冷守節,現在正在回途之中。根據律法:「凡外腎受傷的,或被閹割的,不可入耶和華的會」(申23:1),所以他只能在外邦人院朝聖、不能進入聖殿敬拜。他一個人正在讀以賽亞書,剛好讀到七十士譯本的賽53:7~8,這是有關於「預言彌賽亞」的經文,也是向猶太教背景的人傳福音最理想的開場白。就一切都是這麼「巧合」—「天時、地利、人和」,而且只針對一個人,神又如此「大費周章」,從遠處將腓利召喚過來,結束後又被聖靈「瞬移」回去。從這件事上我們實在學習到,每一個人能夠「信主」,都不是任何「巧合、偶然、意外」,即使在人的眼光看來好像是如此,但是從屬靈的信心來看,每一次都是神的旨意、大能、作為;每一個人身上的見證故事,都有「屬神的劇本」,我們千萬不要妄自菲薄,而是要把一切感謝榮耀歸給神!

這位太監千里迢迢上耶路撒冷禮拜,回程又在車上研讀聖經渴慕真理,足見他是一位敬畏神、又渴慕真理的外邦人。聖靈差遣腓利到曠野「一對一傳福音」,向埃提阿伯的太監傳講耶穌,因為聖靈不輕看任何一個人,以致於聖靈特別為了他一個人安排了腓利來跟他一對一,帶他信主。據傳這位太監後來把福音傳回自己的國家,成為教會史上第一位外國的宣教士。這讓我們想到在後面的經文裏有位哥尼流也是一位敬畏神的羅馬百夫長,聖靈也是特別差派彼得到他家裏傳福音。我想起我在軍校信主時雖是聖靈直接充滿,但是神了解我心中的渴慕所以也賜給我軍校中的輔導與學長一直在身邊帶領我讀經與成長。我們相信對於渴慕神的人,聖靈是一個都不會放棄的。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2)太監在車上讀到以賽亞書,剛好讀到彌賽亞要像被宰的羔羊默默無聲,為人捨命。因為一般猶太人或是世人的想法都認為彌賽亞是位偉大的君王、戰士,就像大衛一樣要來重振以色列民族的雄風,有誰會想到彌賽亞竟然會是如此的謙卑柔弱,被人厭棄殺害?按照世人的眼光,這種人像是社會中的魯蛇,失敗者,絕不可能上得了台面。因此太監對這段經文看也看不懂。聖靈就透過腓利,從聖經的經文中帶出耶穌是彌賽亞的救恩信息。彌賽亞,就是救世主,也是被膏的君王。我們講過耶穌來要成為人類的「救主」,也要成為我們「生命中的君王」。我們傳福音,讀聖經,一定是從聖經中要讀出耶穌基督是救主,是生命主宰的信息。這才是福音,是叫我們,也叫世人得救的福音。讀聖經並不是要讀出「五子登科」,而是要讀出耶穌基督的救恩,整本聖經都是在為耶穌作見證,耶穌才是聖經唯一的主角與目標,就像之前彼得、司提反的講道一樣,今天腓利也為我們作了榜樣,讀聖經就是把人帶到耶穌面前,叫人悔改信福音。

傳完了耶穌,太監看見路邊有水,主動請求接受洗禮。在沙漠曠野中有水,本身就是一個神蹟。聽完福音願意相信,並且願意立刻受洗,這也是真正悔改的見證。我聽過不少人講信就信,不必受洗也沒關係。我個人反對這樣的說法,除非真的是沒有辦法受洗的特例外,我認為能夠選擇受洗卻不願意在眾人面前受洗,我懷疑這個人信心的真實性。「凡在人面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認他;凡在人面前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認他。」(太10:32~33)這話何等嚴厲?我們又何必拿生命開玩笑?但另一個極端是,今天教會經常規定要把願意受洗的人先帶回教會,先上二個月到三個月的「慕道課程」,還要先參加小組委身教會,才有資格安排時間接受洗禮。這些門檻都是在攔阻人直接到神面前的「宗教障礙」。試想如果腓利這樣要求太監比照辦理,結果又將會是如何?整本使徒行傳所有信主的見證,都是「當下受洗」,也是「由傳福音的人來施洗」,從沒有見過要「帶回教堂」,交給「神職人員」才能施洗的例子。我個人因為效法使徒行傳的榜樣,10多年來協助各小家為家人親朋好友施洗,已經超過200多人,其中包括我的母親,而且大多數都沒有流失的問題,都持續在家庭職場中繼續牧養。我在想如果只能拉回教堂上課才能受洗,不知道有多少人因此就與福音絕緣、擦身而過了。

 

4. 今天的回應
過去在一對一的過程中,一位軍中的學弟分享過去配合教會舉辦「○○小組」,付了很多的代價,不管是金錢、時間、禱告…,結果整個過程好不容易邀到一、二位學弟參加,但是很快就流失了,因為發現未信主對於參加教會活動是一個不小的「門檻」。於是我建議他採用使徒行傳的方式,就在軍校中傳福音、帶人受洗,一對一門徒訓練,降低「信主的門檻」,最後再邀請對方找到「適合的教會」。結果這位學弟接連帶了5個人受洗,又帶領了超過10個人的一對一門訓,而且還訓練剛信主的人也照樣再傳承下去,最後才邀請他們到適合的教會聚會。這個過程很適合未信主人性的需要,也不用花上什麼金錢,重點是培養出來在軍校團契中的「屬靈同伴」關係,可以是一生之久的革命情感。這位學弟後來協會按立他成為「校園與職場」中的傳道人,到如今仍然繼續關懷軍中的學弟妹,而且重點在於「成全與傳承」,我想這才是耶穌帶門徒的榜樣,也是使徒行傳的見證。傳福音應當走出教堂的四面牆,教會是「國度性」的,是合一的、是互相來往的,如此世人才能看見基督徒「彼此相愛」的見證,認出我們是屬神的門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