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記上 8:1~9
8:1 撒母耳年紀老邁,就立他兒子作以色列的士師。
8:2 長子名叫約珥,次子名叫亞比亞;他們在別是巴作士師。
8:3 他兒子不行他的道,貪圖財利,收受賄賂,屈枉正直。
8:4 以色列的長老都聚集,來到拉瑪見撒母耳,
8:5 對他說:「你年紀老邁了,你兒子不行你的道。現在求你為我們立一個王治理我們,像列國一樣。」
8:6 撒母耳不喜悅他們說「立一個王治理我們」,他就禱告耶和華。
8:7 耶和華對撒母耳說:「百姓向你說的一切話,你只管依從;因為他們不是厭棄你,乃是厭棄我,不要我作他們的王。
8:8 自從我領他們出埃及到如今,他們常常離棄我,事奉別神。現在他們向你所行的,是照他們素來所行的。
8:9 故此你要依從他們的話,只是當警戒他們,告訴他們將來那王怎樣管轄他們。」

 

 

1.  經文3遍

 

2. 今天默想經文
撒上 8:7 耶和華對撒母耳說:「百姓向你說的一切話,你只管依從;因為他們不是厭棄你,乃是厭棄我,不要我作他們的王。
8:8 自從我領他們出埃及到如今,他們常常離棄我,事奉別神。現在他們向你所行的,是照他們素來所行的。
8:9 故此你要依從他們的話,只是當警戒他們,告訴他們將來那王怎樣管轄他們。」

 

3. 默想分享
(1)士師並不是世襲的,而是神所揀選設立的。v1撒母耳「立他兒子作以色列的士師」,可能是讓他們作審判案件的助手。撒母耳平時巡行的範圍,是迦南地中部的「伯特利、吉甲、米斯巴、拉瑪」(7:16~17),而「別是巴」(v2)是猶大最南部的城邑,靠近南地,撒母耳平時不會去那裡。撒母耳能讓他們當助手,表明他們的能力和表現應該不錯。「約珥」這個名字的意思是「耶和華是神」,「亞比亞」這個名字的意思是「耶和華是父親」,這兩個名字代表了撒母耳對他們的屬靈寄望。但是,屬聖靈的人也會生出屬肉體的兒子,人若沒有建立起自己與神的關係,一旦有了合適的機會,必然會顯出敗壞的肉體本相。所以這兩位父親面前的好兒子,一旦獨立工作,就「不行他的道,貪圖財利,收受賄賂,屈枉正直。」(v3)──參《 撒母耳記上綜合解讀》

v4~6士師的選擇是出於神自己的旨意,神會直接親自引導與管教。但是百姓藉口不想要用「神的方式」來治理他們,而是想要效法外邦人,設一個「君王」來治理他們。君王代表了「主權」與「治理」,神揀選「以色列」民族,在地上成為「屬神的國度」,從過去摩西、約書亞、士師、祭司、先知…,都是神「治理」以色列民的方式。神從政治上、宗教上、家族的影響力上,從最簡化與生活上的影響力,來治理與影響以色列人的生命,從裏而外塑造他們,成為「名副其實」神的子民。神的子民不是「血統上的」(以色列人),或是宗教上的(割禮與律法),而是「生命上的」(活出神的生命與性情)。如果以色列人聽從神的話,神會用「超自然的方式」來保護他們不受攻擊,不遭禍患。但是如果以色列人不肯聽從神的話,那麼設立任何君王、軍隊、權勢,都無法敵擋神的管教與審判。只是以色列人無知,不明白神的旨意與法則,以為他們只要效法外邦人設立「偉大的君王」,便能保護他們不受侵略攻擊。沒想到等日後才發現,邪惡的君王正是神要管教以色列人的主要原因。

(2)古代中東各國的君王被認為是神明在地上的代表,集立法、執法、行政、軍事和宗教的權力於一身:埃及法老被認為是太陽神之子,亞捫人的「摩洛、米勒公」和摩押的「基抹」原文也都與「王」有關。神沒有阻擋以利和撒母耳的兒子們的敗壞,是要讓百姓看到:祭司的兒子未必敬虔,士師的兒子未必正直,好王的兒子也不一定是好王。但百姓的靈裡昏暗,反而把士師的腐敗當成了立王的理由,這理由明顯站不住腳:因為王是世襲的,王的兒子即使邪惡無能,也會繼位為王,那時的後果將比一個腐敗的士師更加可怕。撒母耳「不喜悅」百姓立王,因為神在以便以謝賜下的得勝(7:13)已經證明:百姓得救和蒙福的唯一途徑,就是除掉外邦神,「專心歸向耶和華,單單地事奉祂」,而不是建立一個更好的制度。人若棄絕神的安排,不管建立怎樣一個人以為對的制度,所帶來的結果都是偏離神。百姓當求的是求神把自己帶回神的權柄底下,而不是去改變神的安排。──參《 聖經綜合解讀》

v7~9「因為他們不是厭棄你,乃是厭棄我,不要我作他們的王。自從我領他們出埃及到如今,他們常常離棄我,事奉別神。現在他們向你所行的,是照他們素來所行的。故此你要依從他們的話,只是當警戒他們,告訴他們將來那王怎樣管轄他們。」顯然神很難過,又很無奈,因為神就像父親一樣,一路上引導照顧訓練這群「心裏迷糊」的百姓,要在生命中塑造他們成為「神的子民」。但是他們一再「離棄神、事奉別神」,偏行己路。如今又想要「用人意另立一個王」來取代「神的揀選與治理」。只是這次神沒有拒絕,卻要藉著這事來成就祂的計畫。因此,神就任憑他們,讓撒母耳「只管依從」,並且「警戒他們,告訴他們將來那王怎樣管轄他們」(v9)。「那王」原文是單數,特指百姓想立的那種王。神任憑他們用自己的意思來選擇他們「想要的王」,來看看到底是讓神來帶領的好?還是「君王」來治理的好?

 

4. 今天的回應
神設立以色列民族,用的不是「世人的方法」,而是「神的治理方式」。世人用君王來管轄他們,一方面是治理,一方面也可能是轄制。重點是君王如果不把人帶到神的面前,就肯定是把人帶向「遠離神與得罪神的道路」。以色列人寧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立王」,也不肯讓神揀選一個「合用的器皿」來引導他們走向敬虔生命的道路。以色列人以為君王能夠保護他們脫離戰爭,卻沒想到唯有與神和好才能救他們脫離戰爭,反倒一個邪惡君王才是引導戰爭的源頭。今天台灣與世界都一樣喜歡「倚靠一個看得見的君王」來治理國家,喜歡憑己意來選擇「我想要的君王」,但是卻不肯「自己與神和好」。恐怕有一天我們也會學到以色列人的教訓,真正的禍源不是「那一個君王」,而是「我們早已遠離了神」!透過今天的經文,提醒我們趕緊與神和好,為在上位的禱告,人治不如神治,將生命的主權不斷從心裏交託給神,讓神來掌管我們個人與國家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