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後書 8:1~15
8:1 弟兄們,我把 神賜給馬其頓眾教會的恩告訴你們,
8:2 就是他們在患難中受大試煉的時候,仍有滿足的快樂,在極窮之間還格外顯出他們樂捐的厚恩。
8:3 我可以證明,他們是按著力量,而且也過了力量,自己甘心樂意地捐助,
8:4 再三地求我們,准他們在這供給聖徒的恩情上有分;
8:5 並且他們所做的,不但照我們所想望的,更照 神的旨意先把自己獻給主,又歸附了我們。
8:6 因此我勸提多,既然在你們中間開辦這慈惠的事,就當辦成了。
8:7 你們既然在信心、口才、知識、熱心,和待我們的愛心上,都格外顯出滿足來,就當在這慈惠的事上也格外顯出滿足來。
8:8 我說這話,不是吩咐你們,乃是藉著別人的熱心試驗你們愛心的實在。
8:9 你們知道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他本來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他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
8:10 我在這事上把我的意見告訴你們,是與你們有益;因為你們下手辦這事,而且起此心意,已經有一年了,
8:11 如今就當辦成這事。既有願做的心,也當照你們所有的去辦成。
8:12 因為人若有願做的心,必蒙悅納,乃是照他所有的,並不是照他所無的。
8:13 我原不是要別人輕省,你們受累,
8:14 乃要均平,就是要你們的富餘,現在可以補他們的不足,使他們的富餘,將來也可以補你們的不足,這就均平了。
8:15 如經上所記:多收的也沒有餘;少收的也沒有缺。

 

 

1.經文3遍

 

2.今天默想經文
林後 8:12 因為人若有願做的心,必蒙悅納,乃是照他所有的,並不是照他所無的。
8:14 乃要均平,就是要你們的富餘,現在可以補他們的不足,使他們的富餘,將來也可以補你們的不足,這就均平了。

 

3.默想分享
(1)v1「弟兄們,我把神賜給馬其頓眾教會的恩告訴你們。」保羅對哥林多教會提起神在馬其頓教會中的恩典,這恩是什麼呢?其實哥林多教會本身就有特別多的恩典了,尤其是外在的條件:有靈恩、有方言、有口才、有知識、有恩賜,又比別人富裕…,簡直就是今天那些追求成功神學教會的最愛。馬其頓教會還能比哥林多教會更多恩典嗎?v2「就是他們在患難中受大試煉的時候,仍有滿足的快樂,在極窮之間還格外顯出他們樂捐的厚恩。」馬其頓教會是羅馬的一省,保羅在該省佈道的地點建立了教會,就像是腓立比、帖撒羅尼迦、庇哩亞…等城。在這些教會當中,保羅在說什麼?他們的恩典竟然是:第一個,這些教會是「處在患難中受大試煉」這算那門子恩典?簡直就是倒楣、咒詛,是痛苦、是麻煩。感謝主,如果只是遭遇大患難、大試煉,可能有許多人都放棄不信了,但是馬其頓教會的恩典就在於他們即使在「大患難中受大試煉」,但是他們仍然「有滿足的快樂」(v2),而不是滿足的苦毒、滿足的咒罵,滿足的背叛。一個正常人在患難試煉中,怎麼可能有「滿足的喜樂」?是不可能的,如果做得到,也只有基督徒做得到。而且不是所有基督徒,而是那些「蒙大恩典」的基督徒。

第二個恩典,就是馬其頓是「極窮」的教會,不像哥林多,是極富有的教會。我之前聽過不少的故事,就是很多基督徒要轉換到一些大教會裏去,就是因為這些大教會高舉成功與富裕,結果教會裏充滿了很多成功與有錢人。我在想,會不會有馬其頓教會的弟兄姊妹全都想要搬到哥林多去,「沾染」一下成功與富裕的「恩膏」?當然極窮不是重點,基督徒也不是一定都非要極窮才是蒙恩,有些人極窮也一樣不要主了。所以重點不是「極窮」,而是馬其頓教會在極窮之間,「還格外顯出他們樂捐的厚恩」,就是超過他們的力量,把錢捐出去交給保羅去賙濟耶路撒冷的教會,因為耶路撒冷裏面許多教會長年處在貧窮缺乏當中。保羅其實沒有這個「義務」要去募款給耶路撒冷教會的,況且耶路撒冷教會對保羅過去也不是很支持或友善,甚至還有一些敵擋,因為保羅蒙召傳福音給外邦人,和猶太人之間常有一些衝突。但是保羅真的是很無私,願意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一方面厚著臉皮去募款,還讓哥林多教會說閒話,一方面長時間支持耶路撒冷教會的需要。包括馬其頓眾教會也是因為保羅的緣故,願意超出自己能力的範圍給出奉獻,保羅說,這是蒙大恩的教會。

(2)馬其頓教會給的奉獻,是在極窮之間,超過自己的力量,同時還加上「再三求我們,准他們在這供給聖徒的恩情上有分」(v4)。可能保羅覺得他們已經夠了,不需要再奉獻了,但他們仍然極力「求保羅」,願意支持奉獻。我個人覺得今天教會太多人愛心的奉獻是拿去拼命蓋「大教堂」,我個人深深覺得智慧的管理錢財,應當是把奉獻是用在「真實有困難的人」身上。馬其頓教會的受苦卻能喜樂,極窮卻能超過能力的給出去,這都表示這不是人老我的愛心,而是他們真的是經歷到神的愛,神的恩典,白白得來的,也願意白白的給出去。因為奉獻要蒙神的悅納,存到永恆,重點是「甘心樂意」。事實上,新約奉獻最重要的「標準」,不是律法的多少,而是出於「愛神愛人、信心、感恩」的「甘心樂意奉獻」。有甘心樂意的心,錢不在乎多少,神都紀念。

再說,馬其頓教會為什麼能夠甘心樂意?那是因為他們所領受的愛多,赦免大,恩典多,所以給的當然也就更多,就像v9「你們知道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他本來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他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耶穌為我們都能捨下一切了,我們如果真的知道也經歷到,我們又怎麼會保留?今天很多人給不出去,其實是很多人根本不覺得神是愛他們的,他們老覺得神欠他們更多,永遠沒有滿足的一天,也沒有真正的感恩。他們口中的感謝都是應付上帝,一遇到問題就恢復本相像老大一樣開始抱怨指使上帝,即使神給他們的,他們永遠不滿足,也不忠心,只會比較,只會浪費恩典,這些就是哥林多教會的寫照,也可能是我們的寫照。

保羅一方面見證馬其頓教會成熟蒙恩的生命,一方面也挑戰哥林多教會繼續在支持奉獻的事上有份。保羅真的是勇敢,募款一般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做的事,又要看別人臉色,又要被人講閒話。但是保羅心中坦蕩,更重要的是,保羅教導哥林多教會一個重要的功課,就是生命的恩典是要流通的,要給出去的,連這麼窮的教會都懂得感恩報恩,反而這麼富裕又有神所賜各樣恩賜的哥林多教會卻顯得自私、幼稚、不成熟!為了他們生命的好處,保羅不得不教導他們,免得將來他們被審判的更重了。v12「因為人若有願做的心,必蒙悅納,乃是照他所有的,並不是照他所無的。」重點不是給多少錢?而是「甘心樂意」,盡我們的心與能力,就必蒙神悅納!至於要不要「超過能力」,絕對不需要去比較誰奉獻的多或少,反而落入比較的罪惡,每個人自己向神負責就是了。基本上來說,蒙恩越多,感謝越多,越體會到神愛他的人,越敢大方奉獻,就像馬利亞打破香膏一樣。反而那些老我越大,就越自私,越自我中心,越不感恩,越愛比較,也就越給不出去了,就像猶大,不但給不出去,還整天想要從耶穌身上偷取好處,難怪到最後因為貪財人也滅亡,因為這是一個沒有蒙恩的人。

(3)v13~15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均平」。「你們的富餘,現在可以補他們的不足,使他們的富餘,將來也可以補你們的不足,這就均平了。如經上所記:多收的也沒有餘;少收的也沒有缺。」神的國度,就是以「均平」為原則的,神給某些人更多的恩賜、才幹、金錢、生命、恩典…,沒有一樣是為他自己,也沒有一樣是為了讓他去比較,去突顯自我,或者是去活出自我中心的私慾與野心。我們的生命長短,我們所賺的錢,我們的愛情婚姻,我們的恩典才幹,我們的家庭或財產…,一切的一切,全都是為了要祝福神的國度,特別是幫助真正的弱勢與缺乏資源的人。同時我們在幫助別人的時候,也不要老是想要「得名得利得掌聲」,甘心為主做,就默默行善就是了,才能單單從主領受紀念獎賞。今天全世界的問題,在於貧富不均,在於M型的極端現象,在於資源不能共享,在於人的自私與自我。如果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什麼就給什麼,真正做到資源互通共享,那就是神的國真的是活在我們中間了!今天教會應該是活出這種生命唯一的族群,但是有許多教會變得與世界沒有二樣,搞宗派,搞分裂,搞競爭比較,畫大餅,滿足野心與業績,資源只能留在內部,關係要靠「看是不是同一國的」,恐怕台灣屬靈復興,這些全都要被打破,教會拆掉宗派高牆,拆掉與世人之間的隔閡,主動走入人群,持助弱勢,培訓門徒,復興才有指望。

 

 

4.今天的回應
幾個月前我和玉雲探訪一位從事保險業務的姊妹,在禱告之中我感受到這位姊妹很大的問題,就是一直在「斤斤計較」,不斷的在「計算」,計較這個人能給她帶來什麼好處?那個人是否對她有實質的幫助?她與人相處總是帶著「個人的目的」,總是有「利害關係」。當我與她稍稍與她分享我心中的感動時,她本來愛理不理,後來眼睛盯得很大,開始好奇想要知道神對她的心意,而且也透露了她對錢沒有安全感的問題。事實上聽說她的收入比起一般人要高很多,所以她的問題不是「缺乏」,而是被「金錢與私慾捆綁」。計算的同義詞,就是「算計」,包括我過去也有這種軟弱,就是沒有安全感,總是在防衛,在計較。神透過玉雲,也透過生命中不斷的破碎,教導我甘心樂意的給出去,而且不要期待回報,特別是能做在「不能回報的人身上」,這樣我們的賞賜才能單單從神而來。感謝主樂意釋放我們對錢的擔憂,對今天教會而言,要釋放的另一個大問題是對「人數多少」的恐慌,讓我們真正享受「甘心樂意」的服事,把安全感建立在對神的信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