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 07 – 05 QT 出埃及記 34:27~35

出埃及記 34:27~35
34:27 耶和華吩咐摩西說:「你要將這些話寫上,因為我是按這話與你和以色列人立約。」
34:28 摩西在耶和華那裏四十晝夜,也不吃飯也不喝水。耶和華將這約的話,就是十條誡,寫在兩塊版上。
34:29 摩西手裏拿著兩塊法版下西乃山的時候,不知道自己的面皮因耶和華和他說話就發了光。
34:30 亞倫和以色列眾人看見摩西的面皮發光就怕挨近他。
34:31 摩西叫他們來;於是亞倫和會眾的官長都到他那裏去,摩西就與他們說話。
34:32 隨後以色列眾人都近前來,他就把耶和華在西乃山與他所說的一切話都吩咐他們。
34:33 摩西與他們說完了話就用帕子蒙上臉。
34:34 但摩西進到耶和華面前與他說話就揭去帕子,及至出來的時候便將耶和華所吩咐的告訴以色列人。
34:35 以色列人看見摩西的面皮發光。摩西又用帕子蒙上臉,等到他進去與耶和華說話就揭去帕子。

 

 

1. 經文誦讀

 

2. 今天默想經文
出 34:28 摩西在耶和華那裏四十晝夜,也不吃飯也不喝水。耶和華將這約的話,就是十條誡,寫在兩塊版上。
34:29 摩西手裏拿著兩塊法版下西乃山的時候,不知道自己的面皮因耶和華和他說話就發了光。

 

3. 分享默想經文
(1)v27「你要將這些話寫上,因為我是按這話與你和以色列人立約。」這些話是指前面v11~26神所指示摩西的話,與十誡不同,因為是以色列人犯了拜金牛犢的大罪之後,神主動與以色列民更新立約,其中特別強調有關對待外邦人與偶像的作法。

v28「摩西在耶和華那裏四十晝夜,也不吃飯也不喝水。耶和華將這約的話,就是十條誡,寫在兩塊版上。」因為上一次摩西怒摔法版,所以神又再一次重作石版,把十誡寫在石版之上。摩西有好幾次40晝夜留在山上與神親近的經歷:一、摩西第一次奉召上山領受石版,在山上40晝夜(申9:9、11);二、金牛犢事件後,摩西山上替百姓求情.40晝夜,不吃不喝(申9:18);三、就是本節,摩西再一次領受法版,40晝夜不吃不喝。聖經中除了摩西,也曾經記載以利亞與耶穌都有40晝夜不吃不喝的經歷。不吃不喝就是禁食,而且是超自然的禁食經歷,因為已經超過人體的極限。我個人認為這是一種在神面前「忘我無我」的經歷,時間、吃喝已經不再重要。在神的同在中,是一段極為隱秘,卻有十分榮耀的經歷。一般學者認為,第二次石版,仍是上帝親手所寫(參申10:4)。

(2)v29~35本段可分為兩小段:一、摩西臉面反照耶和華的榮光(v29~33);二、摩西用面紗蒙住他發光的臉(v34~35)。摩西山上與神親近多次,但到了這一次才記載他面皮發光,有的學者認為這是代表神已經赦免以色列民的罪,同意恢復與百姓的立約關係;有的學者認為摩西帶著神的話語之光,要百姓恭敬聆聽神託付摩西所說的話;有的認為神要彰顯祂的榮耀在敬畏的人中間,因此吸引百姓羡慕與神同在的生命……。但不管如何,摩西的光是「返照神同在的榮光」,不像耶穌在變相山上發光是由於耶穌本身就有神性的榮光。

將來在新天新地中,林前15:41「日有日的榮光,月有月的榮光,星有星的榮光;這星和那星的榮光也有分別。」天上的榮光有所不同,那時義人在神的國裡要發出光來像太陽一樣(太13:43),智慧人必發光如星(但12:3),而這星和那星的榮光也有分別。照樣,將來復活後的榮耀是不同的,有大小之別,光度不同,色彩不同,可愛的程度也不同。這不是一件小事,乃是永恆的差別,將來榮耀的分別,是根據今生聖潔,謙卑,受苦,像主的程度(約壹3:2,3;太18:4;羅8:17)。既然神是隨意給一個形體。那麼,討神的喜悅,凡事遵行祂的旨意,就必蒙祂賜更榮美的形體。~《每日天糧》

「帕子」(masweh),又譯作「面紗」,類似中東許多婦女用來遮臉的面紗或頭巾。當事人仍可看清外界,別人卻無法看清他的面龐(“臉龐”較為常用)。v34~35節講摩西爾後的習慣,每逢他進去與耶和華說話,就把面紗揭去,並把耶和華的信息告訴以色列民。但他在平日生活時,為免以色列民看見他臉上發光,便用面紗蒙住自己的臉。面紗只在摩西不與上帝講話或對以色列民傳講信息時才戴上,以色列民繼續不斷看見摩西的臉皮上發光。面紗在此的作用,等於西奈山頂上的雲彩,遮住耶和華的榮光,使以色列民不能直接見到神。面紗也預表後來的會幕,摩西臉皮發光,預兆神的榮光充滿會幕中 (40:34~38),且要用幕幔遮住。從此以後「帕子/會幕」一方面象徵耶和華榮耀的同在,另一方面也保護以色列民,不得擅闖禁地,冒犯耶和華的榮耀。(參賴建國牧師)

 

4. 今天的回應
向神禱告是一回事,但要不吃不喝、不看手機、不做任何事,單單與神同在40晝夜,是另一件完全無法想像的事。很多基督徒很願意為神奔波勞苦,但很少基督徒能受得了與神同在,卻什麼事都不用做。至少在這段疫情期間,好像習慣「進教堂服事」的人,就真的是一籌莫展」。只是我最近反而別以前更忙,因為有時候一天可能會有好幾場不同的線上聚會,大多是年輕人主動發起的線上聚會。但我還是渴望能經歷到禱告不再是「老我肉體的活動」,而是我們的靈,與聖靈,在神同在的安息中,可以共同生活,而不是忙碌的討論事工。神是做事的神,但神也是生活的神,與神同在,不為事工,單單親密的共同生活,是我們十分欠缺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