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 04 – 09 QT 出埃及記 3:1~12

出埃及記 3:1~12
3:1 摩西牧養他岳父米甸祭司葉忒羅的羊群;一日領羊群往野外去,到了 神的山,就是何烈山。
3:2 耶和華的使者從荊棘裏火焰中向摩西顯現。摩西觀看,不料,荊棘被火燒著,卻沒有燒毀。
3:3 摩西說:「我要過去看這大異象,這荊棘為何沒有燒壞呢?」
3:4 耶和華 神見他過去要看,就從荊棘裏呼叫說:「摩西!摩西!」他說:「我在這裏。」
3:5  神說:「不要近前來。當把你腳上的鞋脫下來,因為你所站之地是聖地」;
3:6 又說:「我是你父親的 神,是亞伯拉罕的 神,以撒的 神,雅各的 神。」摩西蒙上臉,因為怕看 神。
3:7 耶和華說:「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實在看見了;他們因受督工的轄制所發的哀聲,我也聽見了。我原知道他們的痛苦,
3:8 我下來是要救他們脫離埃及人的手,領他們出了那地,到美好、寬闊、流奶與蜜之地,就是到迦南人、赫人、亞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之地。
3:9 現在以色列人的哀聲達到我耳中,我也看見埃及人怎樣欺壓他們。
3:10 故此,我要打發你去見法老,使你可以將我的百姓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
3:11 摩西對 神說:「我是甚麼人,竟能去見法老,將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呢?」
3:12  神說:「我必與你同在。你將百姓從埃及領出來之後,你們必在這山上事奉我;這就是我打發你去的證據。」

 

 

1. 經文誦讀

 

2. 今天默想經文
出 3:7 耶和華說:「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實在看見了;他們因受督工的轄制所發的哀聲,我也聽見了。我原知道他們的痛苦。
3:8 我下來是要救他們脫離埃及人的手,領他們出了那地,到美好、寬闊、流奶與蜜之地,就是到迦南人、赫人、亞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之地。

3. 分享默想經文
(1)出埃及記 第三章,是摩西蒙召的經歷。v1~12我們來默想幾點重點:
一、v1摩西蒙召的時候,是一個牧羊人,他是在日常生活的工作職場中,直接被神呼召的。今天有很多基督徒很看重教堂的服事,有錯誤的聖俗二分法(只有在教會中的服事是神聖的,世上的工作是屬世俗的),其實是嚴重的誤解。
🌳聖經中許多屬靈的偉人、被神所重用的人,都是在職場中認真表現,同時忠心工作,也同時對神有渴慕的心,甚至心中熱切盼望神國臨到的一群人,然後在神的日期滿足,時候到了,就接受了神的呼召。

什麼是「時候到了」,一方面是神預定的時候,但另一方面,也是神塑造人的生命到了成熟或是滿足的時候到了。
在聖經中,有許多這樣的例子:阿摩司、基甸、大衛、以利沙、彼得、雅各、約翰、保羅、耶穌的門徒……等,都是在忠心工作時候被呼召的。
被呼召做什麼?今天基督徒談到呼召,只會想到放下工作去當神職人員,但是上帝的呼召並不是這樣。摩西的呼召,是要成為以色列人的領袖,帶他們出埃及進迦南地,是政治上也是宗教上的領袖;約瑟與但以理被呼召,都是進入職場成為異族的宰相;大衛被呼召成為一國之君……。

🍀上帝呼召我們最重要的旨意,就是不管進入各行各業,重點不在「那裏」,而在【分別為聖、為神而活、為神而做】即使我們在職場、在家庭、在生活…,我們都是【蒙召的】,為要「活出基督、用忠心良善的生命來工作、生活、事奉神」。

二、賴建國牧師提出一個看法,摩西一直到80歲才蒙上帝呼召,是不是有點太老了?其實這時候摩西生命中被神陶塑到一個成熟的階段,他有三個重要的身分:(一)摩西是牧羊人,40年來學習如何牧養這群無知的羊群,耐性引導他們出入有草吃,就像大衛一樣,從學習牧羊要轉到「牧養神的子民」;(二)摩西是丈夫;三、摩西也是一位父親。牧羊人與羊、丈夫與妻子、父親與孩子,這三種角色,正好也是聖經中用來說明上帝與人之間的關係。上帝揀選摩西要帶領200多萬個以色列子民,是一件極其鞎難、繁瑣、需要極大的耐性、愛心與智慧,所以上帝40年讓摩西去經歷像上帝一樣的心情:神是我們的牧者、是我們的丈夫,也是我們的父親。當摩西被神塑造,「以基督的心為心」,有神「為父的心」,神才能使用他去牧養神的子民。神要揀選的是有「為父心腸」的父親,而不是一個「雇工」。

三、v2~3上帝以一個異象來吸引摩西:「荊棘被火燒著,卻沒有燒毀。」許多學者都在試著解釋這個異象的意義是什麼?我個人採用賴建國牧師的看法:荊棘象徵著包含摩西在內的以色列子民,火則是代表了神彰顯祂的同在、神的聖潔、神的屬性(神是烈火)。「荊棘被火燒著,卻沒有燒毀」象徵著神的烈火要來燒盡人的卑情下品、罪惡敗壞,使他們成為聖潔的子民;神要同在要彰顯在祂兒女們的身上,稱以色列人是「神的子民」,不是為了燒毀,而是為了煉淨,也是為了向世人作見證。

四、v6 「又說:我是你父親的 神,是亞伯拉罕的 神,以撒的 神,雅各的 神。」神是摩西先祖的神,也是每一個人「個別的神」,意思是神要與每一個人建立起「個人性親密的關係」。神不但是我祖先的神、我父親的神,也是「我的神」。從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一直到摩西,都不是人在尋找神,而是神「主動」找到人,向他們顯現,並且與他們立約:「神要做我們與我們子孫的神,我們與我們的後代,都要成為祂的子民。」上帝十分看重「信仰的傳承」,我們有責任要把「與神關係的信仰,與神的話語」傳給後代子孫,好使我們的世代子孫都延續與神所立的約。

五、v7~8神對摩西說,以色列的苦情,神實在是「看見了,……也聽見了……。我原知道他們的痛苦,……, 我下來是要救他們脫離……。」看見、聽見、知道、下來,這些動詞都是代表神一直與我們同在,即使我們看不到神、聽不到神、感覺不到神…,但是神一直都在,也一直都知道,也要搭救我們。只是我們不能掌握的是:「神所使用的方法是什麼?神的時間表到底是何時?」這都是神的至高主權,我們不能明白,也無法干涉,我們要清楚的是:神看見、神聽見、神知道、神愛我們、神要搭救我們,但是我們要把時間與方式的主權交給神,更重要的是不要懷疑神,要有超越環境與眼見的信心,信靠到底。

六、v8「領他們出了那地,到美好、寬闊、流奶與蜜之地,就是到迦南人、赫人、亞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之地。」這裏也是很多學者有各種不同的說法,賴建國牧師指出,上帝用來形容迦南地的幾個重點:一、「美好與寬闊」:其實就人的眼光來看,上帝賜給以色列人的地界,就是現在巴勒斯坦的這塊地,並不是什麼條件最好的地方。神不是用人的眼光來看的,而是用屬靈的眼光來講的。「美好」,是神眼中的美好,指的是這塊神所賜的應許之地,最「適合」給以色列人居住,美好就是最適合。寬闊,指的是不狹獈,有自由、釋放的意思。所以「美好、寬闊」我們必須從神屬靈的眼光來看。二、「流奶與蜜」,這要以耶路撒冷作一個分界線:耶路撒冷以北,是屬於「農業的地帶」,都是種果樹、種農作的,所以就被稱作是「蜜之地」;耶路撒冷以南,都是曠野,是適合牧放羊群的,所以被稱作「流奶之地」。所以「流奶與蜜之地」,是整個以色列地區的統稱。三、「迦南人、赫人、亞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之地。」這些都是迦南地的原住民,也都是罪惡極大之民,萬有都是屬於神的,都是神造的,神要將這地從罪惡之民奪回,重新賜給以色列人,將拜偶像與犯罪之地轉化成為敬拜真神的潔淨之地。

七、v9~12上帝講完了這一切,就是為了要直接呼召摩西:「我要打發你去見法老,使你可以將我的百姓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但摩西第一次就拒絕了:「我是甚麼人,竟能去見法老,將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呢?」其實從出埃及記 3:11~4:17,摩西一共5次抗拒了上帝的呼召,這是因為摩西的眼光總是「看到自己」,在人看來這是謙卑,但是在神看來這卻是無知與驕傲。因為神要教導我們,不要從自己的眼光去看事情,要學會從神的眼光與旨意去看,這就是「信心」。人如果一直看自己,永遠不能被神使用,所以神說:「我必與你同在。」神揀選、呼召人去做一件事,並不是要把整個事情丟給人,而是祂要與我們同在,但是我們必須學習「跟隨神、信靠神、順服神」,否則我們無法事奉神。

4. 今天的回應
短短的幾節經文,透過賴建國牧師的分享,與個人的默想整理,學到很多寶貴的功課。但最有感的還是神要呼召使用的人,絕不是臨時起意,而是需要長時間的預備與陶塑的。其中最重要的考驗,就是在我們每天生活的職場或家庭中,活出一個良善忠心的品格與態度,就像摩西40年學習怎麼當一個「牧羊人」、「丈夫」、「父親」的角色。這在許多世人眼中都是無關緊要的平凡角色,因為世人看重的是君王、先知、祭司…,而不是牧羊人、父親、丈夫。感謝主,神的眼光不同世人的眼光,神在平凡人的平凡日常生活中,在家庭與工作的場域中,默默培養塑造出「合神心意」的貴重器皿。我承認過去我受到一般教會與基督徒的影響,也有嚴重錯誤的「聖俗二分法」,覺得教會的服事才是「聖的」,我的家庭與工作都是「俗的」,所以我不看重家庭與工作的忠心表現,卻把許多的時間「泡在教堂裏面的聚會與服事」。現在想想,真是無知又慚愧。不只教堂是聖的,我們家庭與職場,更是聖潔的,因為神就住在「我的心裏」,我這個人被分別為聖,所以重點不是「場所」,而是我的心,我的生命、我的態度。我每天都在學習「更新與悔改」,也與門徒家人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