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 03 – 12 QT 馬太福音 22:23~33

馬太福音 22:23~33
22:23 撒都該人常說沒有復活的事。那天,他們來問耶穌說:
22:24 「夫子,摩西說:『人若死了,沒有孩子,他兄弟當娶他的妻,為哥哥生子立後。』
22:25 從前,在我們這裏有弟兄七人,第一個娶了妻,死了,沒有孩子,撇下妻子給兄弟。
22:26 第二、第三、直到第七個,都是如此。
22:27 末後,婦人也死了。
22:28 這樣,當復活的時候,她是七個人中哪一個的妻子呢?因為他們都娶過她。」
22:29 耶穌回答說:「你們錯了;因為不明白聖經,也不曉得 神的大能。
22:30 當復活的時候,人也不娶也不嫁,乃像天上的使者一樣。
22:31 論到死人復活, 神在經上向你們所說的,你們沒有念過嗎?
22:32 他說:『我是亞伯拉罕的 神,以撒的 神,雅各的 神。』 神不是死人的 神,乃是活人的 神。」
22:33 眾人聽見這話,就希奇他的教訓。

 

 

1. 經文誦讀

 

2. 今天默想經文
太 22:31 論到死人復活,神在經上向你們所說的,你們沒有念過嗎?
22:32 他說:我是亞伯拉罕的 神,以撒的 神,雅各的 神。 神不是死人的 神,乃是活人的 神。

 

3. 分享默想經文
經文背景:關於撒都該人,在基督時代和新約時代,撒都該人是貴族。他們比較富有並佔有權勢地位,包括大祭司和最高祭司、擁有猶太公會中70個席位的大多數。他們努力贊同羅馬的決策(當時以色列處於羅馬統治之下)來維持和平局面,他們更在意政治而不是宗教。因其對羅馬的容忍和他們是有錢的上層階級,撒都該人跟平民的關係不怎麼好,平民對他們的評價也不高。從宗教上看,撒都該人在教義的主要方面更保守,他們只承認摩西五經,不相信死人復活、不承認屬靈世界的存在,例如天使和魔鬼。

(1)耶穌在釘十字架的前一週,進耶路撒冷,一開始受到群眾瘋狂的歡迎崇拜,或許因為如此反倒引發了許多宗教與政治勢力的嫉妒打壓:法利賽人、希律黨人、撒都該人…,輪番上陣要來找耶穌的碴。今天的經文是撒都該人,他們不相信有死人復活的事,所以故意舉了一個案例來證明「復活的論點」與「摩西律法」是有矛盾衝突的。因為在舊約以色列是族系社會,12支派的土地產業必須有後代子孫繼承,所以有子孫留後能夠繼承是件重要的事。針對這一點,律法規定有弟為兄立嗣的律例 (申25:5~6),原是為保護寡婦並保證家世譜系得以延續而設的。

撒都該人舉了一個案例,有個哥哥娶妻沒有留後就死了,律法規定弟弟要為哥哥負起傳宗接代的責任。但是嫂子命裏剋夫,連續6個弟弟都娶了嫂子,但都沒有留後也死了。照這個例子,將來復活的時候,這婦人到底是誰的妻子?v29~32耶穌回答這問題的重點:

一、v29~30撒都該人因為「不明白聖經,不曉得神的大能,所以他們想錯了,也信錯了」。他們活在自己思想的框架中,用自以為是的方法想要解釋聖經,但不是出於聖靈的啟示,造成他們的信仰不是相信真神,而是相信他們心中塑造的偶像與宗教。v30「當復活的時候,人也不娶也不嫁,乃像天上的使者一樣。」將來信主得救之人,我們復活的身體,不再是我們過去在世上會朽壞的身體,而是榮耀復活的新身體。這個復活的新生命與身體,沒有傳宗接代與性的需要,不嫁不娶,地上夫妻的關係到天上也會消失,我們都成為弟兄姊妹。

二、v31~32「論到死人復活,神在經上向你們所說的,你們沒有念過嗎?他說:『我是亞伯拉罕的 神,以撒的 神,雅各的 神。』神不是死人的 神,乃是活人的 神。」這意思是,將來在天上,我們在世上的父母、兒女、兄弟姊妹、夫妻…等人際關係,在天上也會消失,我們都會直接成為天父的兒女,成為弟兄姊妹,所以有人說上帝沒有孫子,只有兒子,因為每個人都直接是神的兒女。「神是亞伯拉罕的 神,以撒的 神,雅各的 神。」這是指神與我們的關係,不會只有地上短短的幾十年,而是從地上延續到永恆,神都是我們的神,是直接的關係、是永恆的關係、是親密的關係。而且每一個得救信主之人,也是一樣。

 

4. 今天的回應
撒都該人的問題,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他們的信仰,是一個斷章取義的信仰,是自以為是的方式來解讀,他們活在宗教的字句裏面,沒有聖靈,沒有與神的關係,信仰變成一套理論學說,而且是他們用自以為是的認定方式。我想到舊約以色列人出埃及,造了一個金牛犢:「起來!為我們做神 像,可以在我們前面引路;因為領我們出埃及地的那個摩西,我們不知道他遭了甚麼事。……他們就說:以色列啊,這是領你出埃及地的神。」這就是人造神,人把上帝塑造成為一個他們想要的金牛犢。我們基督徒千萬不要犯了這樣的大罪,就是喜歡「自己造神、造偶像」,造一個自己喜歡的上帝、耶穌、聖靈,是用自以為是的方式來解讀,來塑造,就像撒都該人一樣。我們必須倚靠聖靈,讀整本聖經,不斷章取義,時時更新我們對神的認識,千萬不要把我們的神變成支離破碎、殘破不堪、投人所好,卻不知不覺已經偏離了真理,就像我過去所犯的過錯一樣,彼此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