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 01 – 30 QT 馬太福音 8:14~22

馬太福音 8:14~22
8:14 耶穌到了彼得家裏,見彼得的岳母害熱病躺著。
8:15 耶穌把她的手一摸,熱就退了;她就起來服事耶穌。
8:16 到了晚上,有人帶著許多被鬼附的來到耶穌跟前,他只用一句話就把鬼都趕出去,並且治好了一切有病的人。
8:17 這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說:他代替我們的軟弱,擔當我們的疾病。
8:18 耶穌見許多人圍著他,就吩咐渡到那邊去。
8:19 有一個文士來,對他說:「夫子,你無論往哪裏去,我要跟從你。」
8:20 耶穌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
8:21 又有一個門徒對耶穌說:「主啊,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親。」
8:22 耶穌說:「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你跟從我吧!」

 

 

1. 經文誦讀

 

2. 今天默想經文
太 8:17 這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說:他代替我們的軟弱,擔當我們的疾病。8:20 耶穌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
8:22 耶穌說:「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你跟從我吧!

 

3. 分享默想經文
(1)v14~15耶穌到了彼得的家,主動醫好了彼得岳母的熱病。這裏我們沒有看見彼得主動的代求,或是彼得岳母的信心禱告,而是耶穌主動行了神蹟。我的意思是,神的主權與旨意都遠高過我們的,我們盡上我們的本分,就把結果交託給神,上帝因材施教,獨行奇事,我們總是堅心信靠,不被環境絆倒。

v16~18昨天的經文耶穌醫好了長大麻瘋的病人,以及百夫長的僕人,今天又醫好了彼得的岳母,看來名聲傳了出去,許多病人與被鬼附的都找上門來,耶穌也都一一服事他們,成就了舊約的應許:「他代替我們的軟弱,擔當我們的疾病。」只是我們還是要看完整的聖經,因為到了v18「耶穌見許多人圍著他,就吩咐渡到那邊去。」越來越多病人、被鬼附的人不斷來找耶穌,耶穌竟然不是乾脆開一間醫院,或是蓋一間教堂(可能要是我們有這種能力,早就這樣做了),而是趕緊離開人群繼續到處去傳道。

如果是我們是以人本主義,自我中心的心態讀聖經,肯定認為耶穌這麼有辦法,就應該要醫好所有的病人,趕出所有的鬼才對,怎麼臨陣脫逃,甚至經常叫人不要替他宣傳?但是如果我們以神為中心來讀聖經,才會明白耶穌服事的核心,是為了要處理人靈魂與永生的根本問題,就是人的自我中心,而不是先求神的國與神的義。悔改是生命主權的轉移,這種悔改之道肯定沒人喜歡聽,人人只想把耶穌當作解決問題的神燈。有人可能認為耶穌是醫生,有人認為耶穌是財神爺,有人認為耶穌是律師,有人認為耶穌是老師…,卻很少有人承認耶穌是救主、是君王、是生命的主宰。人對神沒有正確的認識,來找神也是枉然,就像有人可能只是把耶穌當作很靈的神明,在偶像中排名第一,用交換利益的心態來拜祂。耶穌刻意遠離動機心態不正確的人,因為祂要呼召的人是「捨己跟隨的門徒」,是「先求神的國與神的義」的天國子民,而不是自我中心吃餅得飽的群眾!

(2)v19~20有文士來找耶穌,想要跟隨,但耶穌好像先潑他冷水。不知道文士來跟隨耶穌的動機是什麼?是不是看見耶穌很有智慧?很有能力?將來必定大有所為?就像耶穌的門徒也經常在為了排名爭誰大誰小?今天教會的基督徒又是為了什麼理由要跟隨耶穌?耶穌對這些人要說的是:「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意思是跟隨主必須付上代價,就像耶穌曾在路加福音14章說過跟隨主要坐下來計算代價,這個代價可能是沒有睡覺的地方,可能是失去享受,失去自由,甚至失去生命,就像耶穌的門徒一樣。我們可能在今生得不著什麼功成名就,家財萬貫,甚至會得到逼迫與苦難,但是跟隨主的人有天上的獎賞,永恆的榮耀。耶穌要問我們到底想清楚了嗎?知不知道自己選擇的是什麼?
v21~22這二節經文同樣不能照字面強解,好像耶穌不近人情,不讓門徒回去埋葬父親,許多學者提出不同的見解。我個人整理幾個可能的看法:

一、如果此人的父親已經死了,顯然此人應該去埋葬他的父親,而猶太人的殮葬習俗也是當日就要下葬,埋葬的事情根本不影響跟隨耶穌的決定。顯然此人的父親尚未死亡,而此人是要求耶穌讓他奉養他 的父親,等到父親死亡再出來跟隨耶穌。根據此處的經文,此人應該已經跟在耶穌周圍有一陣子了,而現在才提出這個理由,顯然是個藉口(亦即其父親應有良好的奉養)。所以耶穌以此話回答他。中心思想就是「神國」比「父親」重要。「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靈性死亡的人可以去埋葬肉身死亡的人,至於靈性活著的人應以天國的事工為重。

二、按第一世紀猶太人葬儀文獻和石骨盒的考古發現,我們可以推斷馬太福音 經文中的門徒來見耶穌時,他的家父早已去世,因為人死後,屍身立刻會被埋葬,之後家人立刻開始為期37天的哀悼期,這位門徒不能在這段時間出來會見耶穌的。所以,這個無名的門徒來見耶穌時,已完成了37天的哀悼期。他要求主讓他「回去安葬我的父親」,必定指一年之後的撿骨禮。門徒對主說:「主啊!請准我先回去安葬我的父親吧」關鍵就在於副詞「先」(πρῶτον;proton),表明這位門徒與耶穌之間的張力,不只是誰為首的問題,而是時間的問題。門徒的家父已死已被埋葬,他也完成了37天的哀悼期,但是他要求主給他更多時間,希望完成一年後第二次葬禮後,才來跟隨主。然而,按馬太福音 故事的脈絡,這時耶穌出來傳道已有一段時間,剩下不夠一年,耶穌便要去耶路撒冷受死。所以,這位門徒若不當機立斷,立即跟隨主,根本沒有剩餘時間和機會。

 

4. 今天的回應
我最近越來越有一種體會,就是整本聖經,有一類教導是屬於合乎上帝屬性共通性真理的原則,是放諸四海皆準,人人都應當遵守的共同原則,例如追求愛神、愛人、聖潔、公義、慈愛、平安、喜樂…等屬靈生命的品格;但有另一類是屬於應用方面的見證,則是上帝因材施教、因人而異,不能套用在每一個身上,是我們每個人在跟隨主的過程中,上帝獨自引導我們的過程。就像約瑟被賣、亞伯拉罕獻以撒、耶穌每次醫病不同的方式、耶穌呼召門徒不同的方式、每位門徒不同的經歷與結局…。就像耶穌最親近的彼得、雅各、約翰,雅各是第一個很快就殉道的門徒,都還沒有機會更多的傳道;彼得卻被天使救了出去,後來才殉道;而約翰活了最久…。我們讀聖經,跟隨神,應當把焦點放在追求屬靈永恆的品格上面,而不要經常去和別人比較,看神對別人比較好,對我比較差;或是拿聖經的個別案例來套在自己身上,沒事就去「強神所難」。明白這個道理,使我的心得著釋放,不要把別人的見證拿來比較,或是想要套用有自已身上,只要記得神就是主、是君王、是我們要敬拜順服跟隨的對象!我們跟隨的是神,不是別人的經歷與見證,每個人都是上帝獨一無二的傑作,問題是我個人與神之間有親密與個人的關係嗎?我能聽見神的聲音,明白神的旨意,跟隨祂走我人生劇本的道路嗎?求主幫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