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成功?還是顛覆生命?

畢德生牧師不喜歡被人視為和和氣氣,卻無關緊要。他自許為一位「顛覆的牧師」,效法「顛覆的耶穌」一樣,要藉由真理來顛覆這個世界與文化。甚至為了讓人喜歡讀聖經,畢德生牧師花了12年的時間,用現代人熟悉的語言,獨立完成了《信息版聖經》翻譯工作。他的許多著作,果然顛覆了許多人的靈命。如果問畢德生牧師什麼是顛覆,他會這樣回答:「我正在破壞自我中心的國度,建立神的國,我正在顛覆!」

當今許多教會,一窩蜂地追求「人數快速增長」求大求快的增長策略,到處取經,高舉教材與各種制度,要求「順服跟從」,就為了人數增長的「成功見證」。卻未發現在「數字虛胖」的當下,許多同工已進入分黨結派、爭競嫉妒、掌控威脅、身心俱疲…。追求所謂「成功」的代價,卻使得與神與人的關係建立在有條件的愛與任務需求上。為了事工的偉大目標,人已淪為宗教上的雇工,許多信徒還來不及享受神無條件的愛與醫治釋放,還來不及學習「被基督的愛所激勵」來愛神愛人之前,就急著被送進課程系統與事工生產流程,好保障人數快速增長的成功見證。

也因為如此,今天在許多教會裏強調看重能夠參與服事的條件,多半不外乎恩賜、才幹、學識,當然也包括順服權柄。照此標準,耶穌道成肉身,就應該揀選飽讀經書的文士、法利賽人,而非漁夫、稅吏、奮銳黨,更別提賣主的猶大了。差別何在?在於耶穌的選擇向我們證明一件事:就是沒有人是祂不能使用的,也沒有人是祂不願意給予機會的。祂選擇的唯一條件,只有人的 「自由意志」,願意選擇「愛主超過一切」、與「撇下所有來跟隨」。只要願意,耶穌都願意陪伴到底,因為福音的大能不是從萬人中找出優秀人才來使用,而是顛覆改變人的生命成為合用的器皿。

林前1:26 ~29
「弟兄們哪,可見你們蒙召的,按著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上帝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上帝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為要廢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氣的,在上帝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

詩 113:7~8 「他從灰塵裏抬舉貧寒人, 從糞堆中提拔窮乏人。使他們與王子同坐,就是與本國的王子同坐。」

「疾風烈火」一書的作者辛傑米牧師,在書中提到許多令人感動的見證。他們的教會位處品流複雜、黑邦盤據、流鶯處處、毒販充斥、鼠輩酒徒彼彼皆是之地區。但是透過靈裏熱切的禱告,我們看見一個個生命翻轉改變的故事:罪人成為聖徒、絕望重獲新生,在知名的教會詩班中有許多成員正是這些被社會棄絕的無望之人,因福音轉變成安慰人心的天使。

另一個是由比爾.威爾遜牧師創辦的全球最大的兒童主日學事工Metro Ministries。他們的團隊服事了紐約布魯克林裡治安最壞的布什克社區,暴力、童黨、毒品令當地惡名昭彰。今日事工擴展至菲律賓、肯尼亞和古巴,每周全球有數萬名小朋友參加他們的主日學。許多曾被社會棄絕的絕望街童因為福音獲得了榮耀復活的新生命。

無獨有偶的是,有印度也有一位印度賤民孩童之父克安通牧師,至今在當地收養超過8千多名的賤民家庭孩童,教導訓練他們成為代禱勇士與守望者,為神國與列國的需要禱告。 1991年開始迄今,他們在印度認養超過8千多名來自痲瘋、乞丐、妓女、吉普賽家庭的孩童,提供吃住,並且教導他們聖經真理、照顧他們的家人,這群孩子被稱為「皇家孩童」(Royal kids);此外還開設5間兒童之家,收容其中數百位真正無家可歸的小孩。同時支助孩子們接受教育,希望藉此提升他們的社會階層,未來有機會在不同領域發揮影響力。最初,這些「皇家孩童」從行走禱告開始。每天早晨6時,小孩們就會兩兩一組外出,挨家挨戶在鄰舍的家門前禱告,甚至是3至5歲的小孩都會加入行走禱告隊伍中;這樣的禱告已經持續超過15年之久。

林前12:22~26
「不但如此,身上肢體人以為軟弱的,更是不可少的。身上肢體,我們看為不體面的,越發給它加上體面;不俊美的,越發得著俊美。我們俊美的肢體,自然用不著裝飾;但上帝配搭這身子,把加倍的體面給那有缺欠的肢體,免得身上分門別類,總要肢體彼此相顧。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

耶穌來到世上的服事,全部都是在使軟弱的,成為剛強;使靈裏貧窮的,成為富足;使有病的,得著醫治;使受壓制的,得著自由。耶穌總是突顯社會中弱勢、軟弱、病痛、貧窮、犯罪…的人,讓他們浮上檯面,提醒門徒要滿足這些人的需要。而不是高舉社會中的成功人物卻使弱勢與中下階層的人被邊緣化。

神的教會真正需要的不是更多「在世上成功」的見證,而是真正「翻轉人生命的大能」。被呼召來事奉的門徒們,都應該回到神旨意的中心:翻轉生命,而不是高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