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處處見神恩

經文:羅1:18~23

保羅在聖靈的感動下,說出「原來,上帝的忿怒從天上顯明在一切不虔不義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義阻擋真理的人。上帝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裏,因為上帝已經給他們顯明。自從造天地以來,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上帝在某一方面好像是「自隱的神」(賽45:15),但祂在創造中卻故意留下許多的的線索,留給有心追尋的孩子,終能得到上帝自己成為我們一生最珍愛的至寶。

世上一切所造之物,全都成為上帝彰顯祂自己的明顯證據,並且將之「顯明在人心裏」。向世人訴說有一位創造的主宰,曾經如此精密的設計、創造宇宙萬有,並且又繼續不斷地維護一切,就好像提供給孩子們充滿驚奇奧秘的育嬰房、遊戲室、生存發展的空間。凡所有被聖靈感動的詩人,曾不斷用言語詩歌文字表達:「遍地滿了耶和華的慈愛」、「遍地滿了你的豐富」。但是相反地,有許多的人「他們雖然知道上帝,卻不當作上帝榮耀祂,也不感謝祂。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自稱為聰明,反成了愚拙,將不能朽壞之上帝的榮耀變為偶像,彷彿必朽壞的人和飛禽、走獸、昆蟲的樣式。」這些人因為罪惡與敵擋,心思虛妄、昏暗,成了愚昧,不願敬拜上帝反倒敬拜上帝所造之物,結果「上帝的忿怒從天上顯明在一切不虔不義的人身上」。不虔是指人與神的關係,不義是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罪惡使我們與神與人失去和好,而墮入咒詛與刑罰。

我們先撇開那些故意敵擋上帝的人或未信者不講,就來看看上帝的百姓。從舊約開始,上帝經常透過大自然對人說話。上帝就曾經透過天上的星、海邊的沙,來對亞伯拉罕啟示祂的祝福。就連最苦的約伯,一直到約伯記最後,上帝都沒有向祂解釋任何祂受苦的原因。只是帶領他到戶外,去看看大自然,然後問他:「我立大地根基的時候你在哪裡?河水衝出如出胎胞,誰將它關閉?誰為雨水分道?誰為雷電開路?使雨降在無人之地、無人居住的曠野?雨有父嗎?露水珠是誰生的呢?冰出於誰的胎?天上的霜是誰生的呢?」神又向約伯提及各種禽獸的特性:「野山羊幾時生產;母鹿下犢之期,你能數算嗎?誰放野驢使其自由。野牛豈肯服事,豈能用套繩耕地?鷹雀飛翔,展開翅膀一直向南,豈是藉你的智慧嗎?大鷹上騰在高處搭窩,豈是聽你的吩咐嗎?……」我們十分的驚訝,上帝並沒有向約伯表達安慰或啟示任何受苦的原因,卻一味透過大自然,來證明上帝的偉大與能力。結果約伯降服、安靜在神面前,閉口不言。因為他承認上帝太偉大、太有智慧,「人算什麼?」約伯收起自義的心態,謙卑靜默在神面前,最終得到雙倍的祝福。

 

 

詩篇、箴言就更多了,不斷透過大自然在表達對上帝的敬拜:「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祂的手段。這日到那日發出言語;這夜到那夜傳出知識。無言無語,也無聲音可聽。」、「耶和華我的神啊!祢為至大,祢以尊榮、威嚴為衣服。……將地立在根基上,使地永不動搖。使泉源湧在山谷,流在山間,使野地的走獸有水喝……。天上的飛鳥在水旁住宿,在樹枝上啼叫。……祢造黑暗為夜,林中的百獸就都爬出來。少壯獅子吼叫,要抓食,向神尋求食物。日頭一出,便躲避臥在洞裡。人出去作工,勞碌直到晚上…。」凡是心中被聖靈感動的智慧人,都應該從「受造之物」中學習認識神、敬拜神,唯獨敵擋神、心中昏暗的愚頑人,他們心中沒有神,眼目追求的只是自己無窮的慾望,不把榮耀歸給神,而自取羞辱。

我們來看新約,耶穌如何對那些凡夫俗子、販夫走卒、無知小民,來傳講天國的道理?耶穌信手拈來,生活處處都是祂的活教材。耶穌可以用漁夫與捕魚、種田與撒種、牧羊人與羊群、天上的飛鳥、路旁的小花、葡萄樹結果子、無花果樹不結果子、荊棘與蒺藜、海邊的鹽、食物的酵、埋藏的財寶、遺失的錢、浪子,和建造在磐石與沙土上的房屋…,透過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所造之物」,來傳講天國的奧秘。加爾文也曾說:「每一片葉子和繽紛色彩的存在,都為使我們賞心悅目」。十七世紀法國的勞倫斯,他是一位修士,在修道院負責每日辛勞的飯食雜役。他寫過「與神同在」,在這一本小書中,他不斷提到透過每天繁瑣的雜役中,就如煮飯與揀柴,他如何與神親密的交談與享受每一刻的時光。

我們今天有許多的基督徒,一不小心就容易變成了宗教徒,作禮拜徒,把神關在每個星期天的教堂裏,或是把神鎖在聖經裏面。好像生活與信仰是二分法,找神就是透過讀聖經與上教堂,平時日常生活則是我們工作養家讀書的時間,其實這不是神的旨意。信仰必須生活化,生活可以信仰化,神的旨意是透過一切「受造之物」,我們都可以學習更深地認識神、敬拜神,因為神無處不在,神最希望的是進入我們所有的生活情境之中,與我們分分秒秒同行同活。加爾文透過葉子與花的色彩體會到神的愛與偉大,勞倫斯透過每天繁重的工作中體會到神與祂不斷親密的同活同行。我們又是否能把神、聖經與日常生活無縫接軌呢?

有人將人生分為三種境界,用「看山看水」作一探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與「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基督徒活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之中,我們又看見了什麼?我們的心思是因為耶穌的寶血和聖靈充滿而變得清明透徹?還是像罪人一樣虛妄昏暗?我們看見的是像世人一樣,看見世上的功名利祿?勞苦愁煩?還是像詩人一樣,從萬物萬事之中,看見一切的背後有一位慈愛的神、掌權的神、渴望與我們時刻同活同行的神呢?我們都是屬神的兒女,在每天繁瑣的任務與雜務當中,我們是否學會勞倫斯弟兄所看見,所學會的,時刻「與神同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