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生活的見證

耶穌的一生,我用一句話來描述!就是羅11:36「因為萬有都是本於祂,倚靠祂,歸於祂。願榮耀歸給祂,直到永遠。阿們!」套用在耶穌身上,耶穌以一個「完全的人」來到地上,成為一個榜樣與典範,要世人清楚看見什麼是神期待祂所創造的人活在地上應有的樣式。

一、本於祂

「耶穌對他們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子憑著自己不能做甚麼,惟有看見父所做的,子才能做;父所做的事,子也照樣做。」(約5:19)

「耶穌說: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來者的旨意,做成他的工。」(約 4:34)

耶穌的一生,除了在十字架上,祂感受到天父因世人的罪而離開他的那一刻,耶穌始終是捋天父同在的。不管是在30歲以前的木匠生活,或是在地上的任何一個時刻,祂完全與父合一、與父同行。更重要的是,祂完全不是要為自己而活,不是要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與目標,而是完全天父所交託祂的。不管耶穌在地上如何服事眾人,有一件確定的事,祂從來沒有意思要去討人的喜歡,而單單討天父的喜悅。只有這樣的人生目標,才能使耶穌成為一個「正確的人」。

人生在世最大的目的,不是服事,而是與神親密、與神同在、與神同行。服事,是愛神、與神建立正確關係的結果,而不是誤導人要用更多服事,才能獲得神更多的愛與恩竉。耶穌活了33年半,只用了3年半的時間出來公開服事,祂花了30年的時間在預備自己:智慧、身量、神與人愛祂的心,不斷成長。沒有對神對人的愛,我們的服事、講道、禱告,甚至犧牲、奉獻、捨己,都將成為「鳴的鑼,響的鈸」,或是「算不得甚麼」、「仍然與我無益」(林前13:1~3)

天父的愛,才是我們能夠出去服事的基礎。許多人帶著孤兒的靈,加上嚴重的行為導向問題、律法主義、完美主義、或是不成熟的個性、或是未被處理的內在傷害…,促使還沒預備好自己的人為了事工的需要被推上去,無疑是害人害己的行徑。一個都不會這樣要求自己兒女這樣做的父母,卻要求教會的會友這樣子去服事,我們把人當成了神的雇工,而不是神的兒女了。

現代教會為了加速消化快速增長的人數,不斷改良裝備系統化的教材,宣稱上過四個壘包、完成裝備訓練的信徒就有能力可以成為牧養的組長。快則一年,就可以讓一個基督徒披掛上陣了。問題重點不是課程,而是對神的熱愛。耶穌問彼得,你愛我嗎?牧養我的羊。多少人因為一年的課程建立起一個穩固與神親密的個人關係呢?還是為了配合教會制度,為了順服、委身、遮蓋、先求神的國與神的義這些加工的神學術語、為了人的情面,而不得不綁鴨子上架呢?桑德福牧師夫婦在更新裏面的人寫到:

宗教化的問題,是在於宗教人服事的主要目標是在於「討人的喜歡」。耶穌在世上就是因為跟隨祂的人引起了宗教人士的嫉妒,耶穌的影響力大過了這些宗教專業人士的影響力,威脅了他們的地位,動搖了人們對他們的信任,所以這些神職人員希望置耶穌死地而後快。

以現代化的教會來說,一個牧師傳道如果不斷以他能夠帶領多少會友為他人生的目標的時候,恐怕這個目標將導致整個服事道路的偏差。他極容易因為追求一個不斷攀昇的人數業績壓力,而不斷想盡辦法要討好會友,或是製造辦法要吸引更多的人,把人留在教堂裏。

如果我們來看耶穌,就會發現耶穌從不去討好人,他的憐憫與服事是出自於祂愛的本性,而不是想要討人喜悅的手段。甚至當有許多人想要來跟隨祂的時候,耶穌總是不斷在挑戰人群的動機、挑戰他們悔改、挑戰他們離開宗教、直接與神建立真實親密的關係。而這樣的話總提不起人群的興趣,而選擇紛紛離開耶穌,耶穌卻從不改變祂這樣的作風。耶穌不願意吸引動機錯誤的群眾,祂只帶領撇下一切來單單跟隨祂的人,並且訓練祂的門徒繼續效法祂的榜樣過一個榮耀天父的生活方式。

如果我們不斷想要追求自己服事的績效,竭力追求更多的人數、更多的奉獻、更高的成就感…,恐怕將導致我們懼怕人勝過懼怕神。耶穌在世上從來不看人數的,因為祂的心只在少數動機純正的門徒身上。在神的國度裏面,有神同在的少數人,往往能夠改變整個世界的歷史,而不是佔人數優勢的多數人。正如基甸的三百勇士一樣,上帝要求的是我們「被煉淨過的心態與動機」,而不是打著上帝的名義旗幟卻意欲發展個人野心抱負。成天以人數為目標的教會,要小心我們已經把屬靈的家庭-教會變成了企業化的經營、把名字變成數字、把信仰的生活變成宗教規條、把牧養群羊的牧者變成了取代神的教皇、將廣大福音的禾場限制在建造好的圍牆之內,將服事的對象限制在願意投入教堂、有錢有閒有恩賜,可以給教會帶來最大投資報酬率的精英份子與聽話的乖乖牌…,這不是耶穌所說的教會,而是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