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們要去

一、「去」是主的吩咐

所有基督徒都自然會知道,也應該要知道,新約聖經中有二個「大」:「大誡命」與「大使命」。我門先來看大使命,內容包括三個動詞當作分詞:「去」、「施洗」、「教導遵守」,可以看作是完成大使命的方法或是行動,這些行動都是為了要實現一個最主要的動詞:「使萬民作主的門徒」,這才是大使命最重要的「核心目的與內容」。就是透過「去、施洗、教導遵守」,為主帶出一代又一代,一群又一群願意起來跟隨主的門徒。當然我們自己先必須先成為門徒,才有可能帶領人成為主的門徒,大使命是給「每一位門徒」的使命,而不是單給神職人員的吩咐。今天我們要把分享的焦點放在「所以,你們要去」的「去」這個動詞上。

 

二、神國度的擴展,從「出去」開始

或許有人會問,「去」有什麼好講的?基督徒的服事不是應該更要強調傳福音為人施洗,以及教導門徒聖經使他們遵守神的話語嗎?重點是,如果我們都不肯「去」,那麼所有的事情都不會發生,也不會有人成為主的門徒。要講「去」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神國度」的觀念。當上帝創造亞當夏娃,對他們所說的第一句祝福的話,就是「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原來上帝創造宇宙萬物,又將地球交給人類居住並且治理。神的國就是神掌權的範圍,比起外面看得見的地理環境,上帝更看重要在每一個人心中完全的掌權:「因為上帝的國就在你們心裏」(路17:21)。從舊約到新約,上帝渴望要住進「每一個人的心中」,並且「在人生命中完全掌權」,這就是神的國臨到我們當中了。

從舊約時代,上帝就開始不斷揀選人「走出去」,要在神應許之地得地為業,帶下神的國度「願祢的國降臨,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上帝呼召亞伯拉罕「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上帝指示他的地方去」,上帝也呼召約瑟、但以理、摩西、先知、耶穌、門徒…,「出去」,收復尚未得著的人心,收復「屬靈的失土」,期望將未得之民的人心奪回,使他們都順服基督,這就是拓展神的國度。那裏還有沒有得著的人心,那裏就是上帝期望打發我們出去服事的禾場。而耶穌所使用的方法,就是呼召、裝備、差派所有願意成為門徒的人,「往普天下去,在還沒有收復的人心當中,去得著他們,為他們施洗,教導他們遵行神的話語,使他們成為耶穌的門徒,並且如此代代相傳」,這就是大使命的核心精神。大使命的禾場,不在某些特定的建築物裏面,而在未得救的人群當中。

 

三、大誡命的禾場

路加福音10章中有一位律法師來試探耶穌,問耶穌如何得永生,耶穌反問他律法書上寫的是什麼?他回答:「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上帝;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路10:27),這在馬太福音22章同樣記載,就是聖經中有名的「大誡命」:要愛神愛人。接著律法師繼續提問:「誰是我的鄰舍?」耶穌便講了一個關於「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比喻中巧妙的指出有三個人,都經過一個被強盜打得半死的人,第一個是祭司,直接走過去;第二個是利未人,也是直接跨過。第三個是以色列人看不起的撒瑪利亞人,反倒起來救助這個被打得半死的人。耶穌比喻的重心是,我們如果想要愛神,就應該像這樣去關心我們周遭所遇到有需要的人,而不是像前二個祭司與利未人。我們可以合理的解釋,祭司與利未人都是宗教人士,神職人員,或許他們以為自己服事的範圍僅限於聖殿裏面才叫作服事神,但耶穌的比喻打破了這個迷思,要愛神,就必須「走出去」,隨時預備好,關心我們生活周遭所遇到有需要的人。生活就是我們的禾場,我們如何對待身邊的人,甚至是「不喜歡的人」,就是如何對待神。大誡命與大使命都一樣,禾場都在教堂的外面,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在未得救,與有需要的人群之中,都有賴門徒願意主動「走出去」。

 

四、所以你們要去

要走出去,就必須離開我們的「舒適圈」,進到看似危險之地:「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群;所以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你們去吧!我差你們出去,如同羊羔進入狼群。」我們今天卻是喜歡躲在羊圈之中,希望等外面的狼變成羊進到羊圈,我們再去接觸他們。耶穌是呼召門徒「離開舒適圈,進到未信者當中」,而不是叫未信者離開他們的舒適圈,進到他們不熟悉的另一個「基督徒的舒適圈」。大使命是「門徒出去」,而不是「未信者進來」。

耶穌呼召門徒出去,都是二個人一組,這就是我們今天的榜樣。教會至少是二、三個人奉主的名聚會,帶下屬靈的權柄,而不是獨行俠。因此我們信主的基督徒,在教堂中受了裝備,就應該「二人一組出去」,為主贏得人心為基業。主既呼召我們出去,我們就不必害怕,即使是羊入狼群,但主卻在我們的前頭行,祂是好牧人,在敵人面前為我們擺設筵席,使我們不怕遭害。只要我們願意出去,就必有神蹟奇事隨著我們,神必用神蹟印證我們所傳的道,就連我們本身的行動,就是一個最美好腳蹤的見證。我們在教堂裏面接受服事的訓練,但真正展開服事的禾場應該是回到我們每天生活的家庭、職場,與日常生活之中,那就是神量給每一個人的大使命、大誡命的禾場。想要成為耶穌的門徒,我們是否願意先從關心周遭的人開始作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