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義人

創世記從11章開始到19章,講述亞伯拉罕與侄子羅得的故事,從聖經中知道這兩人都被稱為:「義人」。

雅2:23「這就應驗經上所說:「亞伯拉罕信上帝,這就算為他的義。」他又得稱為上帝的朋友。」

彼後2:7「只搭救了那常為惡人淫行憂傷的義人羅得。」

只是這兩位義人的命運結局大不相同。亞伯拉罕不僅因信稱義,他也是上帝的朋友,萬國都因他的後裔得福。羅得卻落得家毀人亡,後代子孫被棄絕咒詛的命運。為何同為義人卻有如此懸殊的命運與結局?以下從幾方面來作一些初步探討。

一、亞伯拉罕終生信靠神,而羅得卻貪愛世界

亞伯拉罕與羅得因為產業太多而分家,亞伯拉罕慷慨地讓羅得先選擇要去的地方。從這個地方開始,聖經形容羅得受眼目影響,選擇滋潤肥沃的約旦河全平原。看起來這並不是什麼壞事,但問題出在創13:12「亞伯蘭住在迦南地,羅得住在平原的城邑,漸漸挪移帳棚,直到所多瑪。」羅得一家因為受到環境的引誘,「漸漸挪移」他的家到一個繁榮富裕,卻是道德敗壞的城市。而亞伯拉罕被神引導一生在曠野飄流,甚至沒有自己的土地,時常因乾旱而遷移。要知道亞伯拉罕因為蒙神賜福有很多牛羊僕婢,但仍然必須靠天吃飯,仍然時時必須仰望神的恩典。當他遷移的時候,就像是一個行動式小國家的移動(他帶領的人口應該有上千人,因為光能打仗的壯丁就318人了)。他背負了這麼多人的生計,卻沒有像羅得一樣選擇在一個繁榮富裕的城市裏安居落腳,而是回應神的呼召「起來走遍這地,得地為業」。相反地,羅得的內心始終倚賴一個富裕繁榮的生活環境勝過倚靠上帝,甚至當他被四王擄掠後被亞伯拉罕救回,卻仍然不願搬離這城,甚至到最後天使要拯救這個家庭脫離硫磺與火的毀滅時,在創19:16「但羅得遲延不走」。種種跡象顯示,羅得心中選擇貪愛世界,卻在神的國度中一無所有,終至貧乏。

二、亞伯拉罕教養敬虔後代,羅得虧負家庭影響力

創18:19「我眷顧他,為要叫他吩咐他的眾子和他的眷屬遵守我的道,秉公行義,使我所應許亞伯拉罕的話都成就了。」這裏上帝給亞伯拉罕一個使命,就是要亞伯拉罕以真理與榜樣教養他的家族後裔:遵守主道,祝福列國。我們從亞伯拉罕家中所生養精練的壯丁318人可以打敗四王,救回羅得來看,亞伯拉罕應該有嚴明的紀律與信仰生活,而且不單是他個人,更是傳承給他整個家族。包括幫以撒娶妻的老僕人都如此敬畏尋求神的旨意。至於羅得,因為貪愛世界,到最後全家都被世界同化,失去見證與影響力。他的妻子因貪愛世界變成鹽柱,女兒道德觀念敗落,與父親亂倫,結局是他的後裔「亞捫人或是摩押人不可入耶和華的會;他們的子孫,雖過十代,也永不可入耶和華的會。」(申23:3)

三、亞伯拉罕的影響力至今仍然祝福萬國萬民,羅得卻自身難保,世代蒙羞

上帝呼召亞伯拉罕最主要的目的,並不只是為了要祝福這位信心之父,更重要的是要透過亞伯拉罕信心的榜樣與傳承,使天下的萬國,以及後來的世代都要因他得福。上帝給亞伯拉罕的使命絕不是專顧自己、潔身自愛就好,而是要影響、改變、祝福萬民。這就像耶穌呼召門徒的目的,是要「去」、「使萬民作主門徒」(起來跟隨神),而不是要基督徒只是關起門來自我陶醉。當耶穌說我們是世上的鹽和光的時候,這二樣東西對於這個敗壞的世界而言都是有滲透力、有影響力、能夠改變、翻轉所處環境的,而絕不是不冷不熱、不是溫和卻毫無作用。羅得被稱為義人的原因,是在彼後2:7說到他常為惡人淫行憂傷。看來羅得並不是壞人,他沒有陷在淫亂的罪中,但是他的作用也僅止於常為惡人淫行憂傷而已,因他自己貪愛世界而毫無影響力。以致於當上帝審判這個城市的時候,羅得全家二次被亞伯拉罕的行動或代禱拯救。一個人如果不能影響你周圍的環境,就會被世界影響,即使沒有犯罪,也將失去該有的影響力,而失去上帝面前應有的見證。

為何是十個義人?

當亞伯拉罕為著羅得的緣故跟上帝討價還價,求上帝不要毀滅羅得所住罪惡的城市的時候,他從50 、45 、40 、30、 20 最後喊到10個義人就停下來了。這裏我個人的領受是這樣。就像挪亞的日子全地都敗壞了,甚至上帝也無法挽回。「他必頃刻敗壞,無法可治。」(箴6:15),所以上帝選擇用洪水毀滅全地,好使用挪亞一家重新開始一個敬畏神的國度與後裔,否則當罪惡橫行,有可能像癌細胞一樣的攻擊正常細胞,就無法可治了。所以上帝在舊約選擇清除徹底的敗壞的罪人,不讓罪惡蔓延,而分別一群聖潔的「餘民」來開始一個新的國度。同樣地,所多瑪、蛾摩拉這二個城市的敗壞也已經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了,上帝定義毀滅,免得這敗壞會污染全地。但是亞伯拉罕禱告如果城市有50個義人、45、40、30、20,最後到10個義人就不毀滅,是什麼意思呢?我相信並不是看在這些義人的面子上就不毀滅,而是可能上帝心裏在想,如果這個城市有這些義人,同心聚集起來,一起為這個罪惡的城市禱告,一起來轉化這個城市,說不定這個城市還會有救。義人的存在不應該像羅得一樣毫無作用,上帝對義人的命定之福是要祝福萬國的:世上的萬國因你得福。義人是應該轉化城市、轉化環境,而不是躲在罪惡之中的一個象牙塔中與世隔絕,自我享福的,這絕不是上帝的心意。所以當這二個城市連10個義人都沒有的時候,上帝只好忍痛毀滅,將他祝福萬國的心意集中在當時代的亞伯拉罕一家身上。

羅得雖然下場悲慘,但是聖經中至少還誇獎他會為罪人憂傷。今天很多基督徒在同樣敗壞的城市中久了,我們對許多罪惡、淫亂的社會風氣恐怕早已經麻木不仁,習以為常了,甚至連憂傷的心都冷淡了。這樣的基督徒,恐怕連羅得都不如。但就算我們潔身自愛,不同流合污,為罪憂傷,仍然不是上帝最主要的心意。上帝揀選門徒,是為了要基督徒倚靠聖靈大能:「要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他都順服基督。」(林後10:5)。基督徒聚在一起成為教會,目的不是為了彼此享受恩典自我滿足而聚會,更重要的是把神的愛與權能拓展出去,影響改變世界,從神審判的烈火中抽出一根材。「我傾覆你們中間的 城邑,如同我從前傾覆所多瑪、蛾摩拉一樣,使你們好像從火中抽出來的一根柴;你們仍不歸向我。這是耶和華說的。」(摩4:11)神呼召我們成為在家庭與職場中的宣教士,我們終生的目標絕不只是前途晉升與發展而已,有一個超越這個世界成功的價值觀,就是我們是帶有使命的宣教士,要彼此連結,建立天國文化,翻轉人心,奪回歸向基督。亞伯拉罕與羅得這兩位義人代表了兩種不同基督徒的人生與走向。有一種基督徒選擇走向羅得的道路,一生汲汲營營追求世界上的成功,卻失去在家庭與世界中的屬靈影響力,在上帝面前失去功能,甚至自身難保。另一種義人,選擇亞伯拉罕信心的道路,先求神的國與神的義,在家庭、職場中發揮影響力,塑造文化、改變人心,祝福後裔與列國。我們的選擇呢?